什么是就业歧视,受害方如何寻求救济?
近年来,随着《就业促进法》的实施,反就业歧视实践不断发展。但由于法律规定不完善,加上实施机制不健全,受害人提起反就业歧视诉讼依然面临立案难等诸多困难。那么,什么是就业歧视,受害方如何寻求救济?
就业歧视是指没有法律上的合法目的和原因而基于种族、肤色、宗教、政治见解、民族、社会出身、学习方式、性别、户籍、残障或身体健康状况、年龄、身高、语言等原因,采取区别对待、排斥或者给予优惠等任何违反平等权的措施侵害劳动者劳动权利的行为。
就业歧视的类型有:
(1)工资收入歧视。指从事相同工作的员工,一部分人由于非经济个人特征而导致所获工资收入低于另一部分人。
(2)就业歧视。指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甚至部分劳动力供给者具有更好的劳动力供给条件,但是由于这部分劳动力个人的非经济特征而遭到雇主的拒绝,因而承受着不适当的失业比重。
(3)职业歧视。指在劳动力市场上,某些劳动力即使完全有能力胜任,却因非经济的个人特征而导致被限制或禁止进入某些职业,或者被排挤到同一职业中的过低层次的位置上。
当遭遇就业歧视的,劳动者可以寻求的救济途径有:
1. 举报投诉:通过当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窗口、12333(人社局)、12351(中华全国总工会)热线等渠道,对就业歧视进行举报投诉。相关部门将采取谈话、对话、函询等方式,开展调查和调解,督促限期纠正。拒不接受约谈或拒不改正的,将被依法查处,并向社会曝光。
2.申请调解:通过当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窗口,或在“掌上12333”软件上申请劳动者调解,申请相关部门介入并调解与用人单位间的矛盾纠纷。
3.司法救济:向当地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申请,可要求继续工作或直接赔偿;同时可针对用人单位的就业歧视行为,向法院提起诉讼。
-
女性就业歧视不再存在了?
有了这些新增的明确表述,企业如果存在以上行为,将可以明确界定为违法,予以识别和处罚。对违反规定的用人单位,人力资源和社会...
-
委员建议立法惩治“35岁”就业歧视
我国《劳动法》以及《就业促进法》等法律都明确规定,劳动者就业,不因民族、种族、性别、宗教信仰不同而受歧视。
-
地域就业歧视的法律认定和惩戒
近期,不少湖北籍劳动者表示工作难找,在一些地方求职过程中受到区别对待,或者正常工作过程中被无故辞退的情况,这就涉及地域就...
-
苏州一公司涉嫌招聘歧视,劳动部门可以如何处罚就业歧视行为
长期以来,就业歧视的情况或多或少存在着。
-
苏州一公司涉嫌招聘歧视,怎样解决就业歧视行为
首先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进一步明确就业歧视认定标准,既要便于执法部门操作,也方便劳动者维权。
-
招聘单位就业歧视会被处罚
成都一家公司招聘前台时,要求应聘者“头发浓密”,据报道,求职遇到"奇葩"招聘条件并非孤例,有的甚至更...
- 五险要交满几年才可以?2023-03-13
- 律师谈女子生三胎被开除:违法...2023-03-13
- 公司会调整退休金吗2023-03-13
- 工伤第一时间要收集什么材料?2023-03-13
- 工作岗位发生实质性变化,可以...2023-03-13
- 税率分别调整了吗2023-03-13
- 公司没有和员工签劳动合同员工...2023-03-13
- 员工因和领导关系原因能否离职2023-03-13
- 员工在上班时间打架的公司是否...2023-03-13
- 下岗职工能买断工龄吗2023-03-13
- 签三年合同可以提前辞职吗?2023-03-13
- 足球运动员封闭训练期间猝死,...2023-03-13
- 市政府机关有哪些部门?2023-03-13
- 对方要误工费应该怎样计算,怎...2023-03-13
- 竞业限制协议是如何约定管辖法...2023-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