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逸可以缓期执行吗,法律对缓期执行是如何规定的?
缓刑是刑事诉讼中的一种刑罚,对于满足缓刑条件的罪犯,可以不在监狱里执行原来的刑罚,而是重新规定一个考验期,考验期满就不再执行原来的刑罚。那么,逃逸可以缓期执行吗,法律对缓期执行是如何规定的?
网友咨询:逃逸缓期执行可以吗,有什么条件?
山西晋恒律师事务所赵伟律师解答:
逃逸缓期执行可以,但是是有条件的。条件如下:
1、犯罪分子被判处拘役或者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刑罚。
2、根据犯罪分子的犯罪情节和悔罪表现,认为适用缓刑不致再危害社会。
3、犯罪分子不是累犯。
【法律依据】
《刑法》第七十二条,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对其中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怀孕的妇女和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应当宣告缓刑:
(一)犯罪情节较轻;
(二)有悔罪表现;
(三)没有再犯罪的危险;
(四)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
宣告缓刑,可以根据犯罪情况,同时禁止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从事特定活动,进入特定区域、场所,接触特定的人。
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如果被判处附加刑,附加刑仍须执行。
赵伟律师解析:
法律规定的缓刑考验期有三种:
一、被判拘役的缓刑考验期:为原判刑期以上、一年以下,但是不得少于两个月。
二、被判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缓刑考验期:为原判刑期以上、五年以下,但是不能少于一年。
三、被判死刑的缓刑考验期:两年。
缓刑考验期限,应当从判决确定之日起计算,所谓判决确定之日,即判决发生法律效力之日。它包括两种情况:一种是没有提出上诉、抗诉的一审判决的法定上诉、抗诉期满的第2天;另一种是第二审人民法院判决确定之日。判决前先行羁押的日期不予折抵缓刑考验期限。因为羁押期限能折抵刑期,而缓刑考验却不是刑期。
对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一审宣判后,已无须再予关押。如果判决发生法律效力之前,犯罪分子仍然在押,第一审人民法院可以先作出变更强制措施的决定,改为监视居住或取保候审,并通知有关的公安机关,待判决发生法律效力后,再依法由公安机关将犯罪分子交其所在单位或者基层组织予以考察。
死缓与缓刑的区别
一、适用前提不同。缓刑的适用以犯罪分子被判处拘役、3年以下有期徒刑为前提;死缓的适用,以犯罪分子被判处死刑的条件。
二、执法方法不同。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不予关押,而是由公安机关考察,所在单位或基层组织予以配合;而宣告死缓的罪犯必须予以关押,并实行劳动改造。
三、考验期限不同。缓刑的考验期必须依所判刑种和刑期而确定。所判刑种和刑期的差别决定了其具有不同的法定考验期;死刑缓期执行法定期限为2年。
四、法律后果不同。缓刑的法律后果,依犯罪分子在考验期内是否发生法定情形而分别为:原判的刑罚不再执行,或者撤销缓刑,把前罪与后罪所判处的刑罚按照数罪并罚的原则处理,或收监执行原判刑罚;死刑缓期执行的后果为:在缓刑期限届满时,根据犯罪人的表现,或予以减刑,或执行死刑,在缓刑执行期间也可因犯罪人违反法定条件而执行死刑。
在死刑缓期执行期间,如果故意犯罪,查证属实的,由最高人民法院核准,执行死刑/这里并无期满以后的规定,这与死缓裁定减刑必须二年期满以后是不同的。因此,只要死缓犯在缓期二年执行的期间内,故意犯罪而又查证属实的,随时都可以依法核准执行死刑。但是,如果是在缓期二年执行期满后,尚未裁定减刑前,又犯新罪的,不能视为是在死刑缓期执行期间故意犯罪,因而不能核准死刑。对这种罪犯,应当依法予以减刑,然后对其所犯新罪另行起诉、审判,作出判决。
在死刑缓期执行期间,如果故意犯罪,情节恶劣的,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后执行死刑;对于故意犯罪未执行死刑的,死刑缓期执行的期间重新计算,并报最高人民法院备案。
毕业于山西大学法学院,专职律师,为您提供专业、高效的法律服务。
-
交通事故后对方肇事逃逸的怎么办?
对于驾驶员来说,开车上路难免会遇到剐蹭碰撞的情况。可如果跟人碰撞了,明明对方有责任,可对方逃逸了怎么办?
-
肇事逃逸后,车辆商业险还给赔吗?
发生交通事故以后,有不少人为了逃避责任,以为逃离现场,就可以免受惩罚,其实这是典型的鸵鸟心态。现在很多新车下地,基本上都...
-
交通事故后逃逸尚不构成犯罪,如何处罚?
我国法律规定,“交通肇事逃逸”定义为:是指发生交通事故后,交通事故当事人为逃避法律追究,驾驶车辆或者遗弃车辆逃离交通事故...
-
刮花别人车走了是否算肇事逃逸?
车辆发生刮蹭是比较常见的事情,而有的驾驶员朋友由于驾驶技术不熟练,就容易发生剐蹭别人车辆的事情,那么若是刮了别人车走了算...
-
发生交通事故后可以要求哪些赔偿?肇事方跑了怎么办?
在道路上发生交通事故,车辆驾驶人应当立即停车,保护现场,如果造成人身伤亡的,车辆驾驶人应当立即抢救受伤人员,并迅速报告执...
-
借款人逃逸不接电话,有什么办找到借款人?
借款人逃逸不接电话,有什么办找到借款人?
- 朋友被关押一个月是不是就确定...2023-02-23
- 多次秘密窃取他人财物,会受到...2023-02-23
- 批准逮捕后家属如何做,身为家...2023-02-23
- 对妨害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治,...2023-02-23
- 公诉案件能够转自诉案件吗?2023-04-04
- 偷回自己的东西构成盗窃罪吗?2023-02-23
- 取保候审是什么意思,还会判刑...2023-02-23
- 在我国雇凶杀人会判死刑吗?法...2023-02-23
- 在新型肺炎疫情期间生产、销售...2023-02-23
- 大连凯旋国际火灾相关责任人被...2023-02-23
- 特种兵和特警有什么区别2023-02-23
- 未成年人多次盗窃电动车是否构...2023-02-23
- 犯罪记录封存,需要满足什么样...2023-02-23
- 违反规定私自携带珍贵动物制品...2023-02-23
- 剪断他人刹车油管致交通事故,...2023-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