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关键词:刑事辩护
关键词TAG
暂无介绍
为您推荐其他关键词:
-
哪些情形下,见死不救构成犯罪?见义勇为是法律所鼓励的事情,见死不救一般情况下属于道德范畴,但是在特定情况下,见死不救可能构成刑事犯罪。那么需要满足什么条件,见死不救的行为才可能构成犯罪呢?#不作为犯罪 #刑事犯罪 #刑事辩护 2023-02-23
-
“上海杀妻焚尸案”一审宣判,犯多种罪行应当如何处理?7.30日上海法院公开宣判了“上海杀妻焚尸案”,判处被告人死刑立即执行。根据判决书可知,犯罪人既触犯了故意杀人罪又触犯了放火罪,对于犯多种罪行的人应当如何处理呢?#故意杀人罪 #数罪并罚.刑事辩护 2023-02-23
-
14岁以下犯罪,不负刑事责任吗?我国刑法根据我们国家一贯的对少年儿童的危害行为以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政策为指导,从我国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状况、少年儿童的成长过程以及各类犯罪的情况等实际出发,并适当借鉴别国的立法经验。#刑事责任年龄 #刑事责任能力 #刑事辩护 2023-02-23
-
刑法中的间接正犯,应当如何认识?刑法中的间接正犯概念是与直接正犯相对应的,间接正犯具有利用他人或者将他人视为工具的主观意识,那么应当如何正确认识间接正犯呢?#间接正犯 #实行犯 #刑事辩护 2023-02-23
-
酒后滋事伤人,是否需要承担责任?喝酒伤身也伤神,喝完酒后往往对自己的行为、言论失去控制,容易伤害到他人,如果酒后滋事伤人,那么对于醉酒后无意识的人来说,是否应当承担相应的责任呢?#醉酒 #责任能力 #刑事辩护 2023-02-23
-
加拿大艺人在中国犯罪,中国法院是否享有管辖权?昨日北京警方发布吴亦凡因涉嫌刑事犯罪,被公安机关依法刑事拘留的公告,不少网友纷纷留言,吴亦凡作为外籍人士,在中国犯罪,是否适用中国刑法,在中国服刑?#刑事管辖权 #外国人犯罪 #刑事辩护 2023-02-23
-
刑法中的事实认识错误,应当如何认定?刑事案件千奇百怪,犯罪人通过各种方法实施犯罪,刑事案件的证明标准要求较高,如果是故意犯罪,需要论证行为人具有实施犯罪的故意,准确地说是实施本罪的故意,那么如果犯罪人产生了事实上的认识错误,应当如何定罪#事实认识错误 #认识错误 #刑事辩护 2023-02-23
-
放任结果的发生,是否属于间接故意?刑事案件中,并非所有的情况都是犯罪人主动希望发生的,有时候他只是预见了犯罪结果的发生,但是没有阻止结果的发生,而是放任结果的发生,那么只要是放任结果的发生,属于间接故意吗?#间接故意 #故意犯罪 #刑事辩护 2023-02-23
-
刑法中的帮助犯,应当如何认定?刑事案件中可能存在多个行为人,属于共同犯罪,共同犯罪中根据行为人所起的作用可以分为主犯和从犯。帮助犯一般属于共同犯罪中的从犯,那么刑法中的帮助犯,应当如何认定?#帮助犯 #共同犯罪 #刑事辩护 2023-02-23
-
刑法中的过失犯罪,应当如何认定?刑法中的犯罪可以分为故意犯罪和过失犯罪,故意犯罪是指希望或者放任结果的发生,那么过失犯罪,应当如何判断呢?#过失犯罪 #犯罪构成 #刑事辩护 2023-02-23
-
在服刑期间家里家属病危,犯人可以申请探视吗?在服刑期间,一般情况下犯人不能出狱,应当严格在监狱内服刑。但是如果犯人的近亲属,例如配偶、子女或者父母病危的,犯人能否申请回家探视呢?#探视 #服刑期 #刑事辩护 2023-02-23
-
盗赃物转卖的,是否适用善意取得?实践中,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购买了小偷盗窃所得的财产,原权利人要求追缴盗赃物,作为善意第三人能否主张对盗赃物的善意取得,从而阻却权利人的返还原物请求权呢?#盗赃物 #善意取得 #刑事辩护 2023-02-23
-
犯罪中的一般主体和特殊主体,应当如何区分?刑法犯罪中,某些罪的构成要件要求犯罪人具有特殊身份,没有特定身份的,不构成本罪,刑法中没有特别要求某种身份的为一般主体,特殊主体与一般主体的具体区别又是什么呢?#身份犯 #特殊主体 #刑事辩护 2023-02-23
-
不纯正不作为犯,构成要件是什么?不作为犯罪,是指行为人负有作为的义务且具有作为的可能,但是没有履行作为作为义务,导致犯罪结果发生的犯罪,不作为犯罪可以分为纯正的不作为犯罪和不纯正不作为犯罪。#不纯正不作为犯 #不作为犯罪 #刑事辩护 2023-02-23
-
拖欠农民工工资,需要负刑事责任吗?农民工工资保障不到位仍然是当今中国的一个仍需改善的现象,我国为了打击不支付农民工工资的行为,设立了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拖欠农民工工资达到一定程度,涉嫌犯罪,将承担刑事责任。#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 #立案标准 #刑事辩护 2023-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