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中的间接正犯,应当如何认识?

所属栏目:法律知识/刑事案件

2023-02-23 11:19:43 34275

刑法中的间接正犯概念是与直接正犯相对应的,间接正犯具有利用他人或者将他人视为工具的主观意识,那么应当如何正确认识间接正犯呢?

什么是刑法理论中的间接正犯?

间接正犯也叫间接实行犯、他手正犯,是针对直接正犯而言的一种正犯。是指不亲自实行危害而利用他人之手达成犯罪目的。行为人通过强制或者欺骗手段支配直接实施者,从而支配构成要件实现的,就是间接正犯。成立间接正犯,不要求行为人出现在犯罪现场,也不要求行为人参与共同实施行为。肯定间接正犯,意味着间接正犯必须对被利用者所造成的法益侵害结果承担责任。

它包括以下情况:

1、利用无责任能力人犯罪。例如,甲教唆15岁的乙盗窃,因为乙未到刑事责任年龄,甲属于实行犯,即正犯(间接正犯)。

2、利用他人过失或不知情的行为犯罪。如,甲医生欲杀害病人丙,将毒针交给不知情的护士乙。乙给丙注射后,致丙死亡。甲医生为间接实行犯,乙视为不知情的工具。

行为并不需要仅仅以行为人自身直接的身体性行为为基础,与能够将器具和动物作为工具加以使用一样,也能够将他人作为工具实施犯罪。这种将他人作为工具加以利用,实现犯罪的情形,称为间接正犯。

实务上对于间接正犯的形态,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种:

1、利用无意识的工具。即对于被利用人欠缺犯罪构成要件所需的责任能力而加以利用的情形;

2、利用善意的工具。即对于被利用人欠缺构成要件的违法意识(认识因素)而加以利用的情形;

3、利用无目的而有故意的工具。即对于被利用人欠缺目的犯的必须的特别责任要件而利用;

4、利用合法行为的工具。即对于他人不违法或有阻却违法性的行为而加以利用的情形;

5、利用欠缺行为责任的工具。即对于他人欠缺规范要素的行为而加以利用的情形;

6、利用无意识的工具。即利用他人无意识的举动的情形;

7、利用不犯罪的工具。即对于他人不该当于构成要件的行为而加以利用的情形;

8、利用无身份而有故意的工具。即被利用人的行为虽有故意,但欠缺属于法定构成要件的身份;

9、利用有身份而无故意的工具。即利用人因欠缺某种犯罪构成要件所规定的特别身份,而导致无法亲自实施的行为,而利用有此身份的人来实施的情形。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