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词:病
-
新型冠状病毒假期结束劳动者未及时返回单位上班用人单位可以单方解除劳动合同吗劳动者未及时返回单位上班的,用人单位应首先核实劳动者未及时提供劳动的原因,若确因接受有关传染病的调查、检验、采集样本、隔离治疗等预防控制措施,或因政府采取其他紧急措施导致无法提供正常劳动的,根据人力资#劳动合同 2023-03-13
-
当事人因新型冠状病毒疫情耽误起诉、申请执行、申请仲裁如何处理当疫情发生在诉讼时效期间的最后六个月内,并导致当事人不能行使请求权的,民事诉讼时效中止。应注意的是,自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六个月内,当事人应积极行使请求权,否则诉讼时效期间届满。申请执行时效、仲裁#仲裁 2023-03-13
-
患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或者疑似症状被隔离的劳动者,工资会不会停发患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或者疑似症状被隔离的劳动者,工资不会停发。在隔离期间,实施隔离措施的人民政府应当对被隔离人员提供生活保障;被隔离人员有工作单位的,所在单位不得停止支付其隔离期间的工作报酬。且工资待#劳动工伤 2023-03-13
-
新冠肺炎病人或疑似病人的工作范围是否受限制新冠肺炎病人或疑似病人的工作范围受限制,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传染病病人,在治愈前或者在排除传染病嫌疑前,不得从事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禁止从事的易使该传染病扩散的工作。#劳动工伤 2023-03-13
-
施工单位因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无法复工是否违约施工单位因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无法复工不构成违约。【法律依据】按照《合同法》第117条规定,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预见、不能避免并且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因不可抗力而不能履行合同的,要相应地免除或减轻责任。合同法#复工 2023-03-13
-
用人单位可以拒绝录用曾经患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但已被治愈的人员吗用人单位不可以拒绝录用曾经患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但已被治愈的人员,用人单位招用人员,不得以是传染病病原携带者为由拒绝录用。但是,经医学鉴定传染病病原携带者在治愈前或者排除传染嫌疑前,不得从事法律、行政法#劳动工伤 2023-03-13
-
劳动者在上下班途中感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否属于工伤劳动者在上下班途中感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不属于工伤,劳动者在上下班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或者城市轨道交通、客运轮渡、火车事故伤害的属于工伤。#劳动工伤 2023-03-13
-
在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工作中单位的义务有什么《传染病防治法》第十二条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一切单位和个人,必须接受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有关传染病的调查、检验、采集样本、隔离治疗等预防、控制措施,如实提供有关情况。”第三十一条规定#劳动 2023-03-13
-
辞退确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员工需要给补偿吗辞退确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员工需要给补偿。《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二条第三项规定,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内的,用人单位不得依照本法第四十条、第四十一条的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第八十七条规定,#劳动工伤 2023-03-13
-
劳动者故意传播病毒的用人单位能否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故意传播病毒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故意传播病毒构成犯罪。《刑法》第三百三十条第四项规定,违反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拒绝执行卫生防疫机构依照传染病防治法提出的预防、控制措施的,引起甲类传#劳动工伤 2023-03-13
-
因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延迟复工通知对企业的有什么样的效力因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延迟复工通知对企业具有法律效力。《传染病防治法》第七十七条规定,单位和个人违反本法规定,导致传染病传播、流行,给他人人身、财产造成损害的,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劳动工伤 2023-03-13
-
因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影响,劳动仲裁时效如何确认因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影响,劳动仲裁时效中止,从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仲裁时效期间继续计算。#劳动工伤 2023-03-13
-
确诊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企业如何支付工资确诊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企业应当依照合同约定支付工资。根据《关于妥善处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劳动关系问题的通知》人社厅明电[2020]5号第一条规定,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疑似#劳动工伤 2023-03-13
-
对故意传播病毒、拒绝接受检疫的劳动者能否解除劳动合同对故意传播病毒、拒绝接受检疫的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根据《刑法》第三百三十条第四项规定,违反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拒绝执行卫生防疫机构依照传染病防治法提出的预防、控制措施的,引起甲类传染病传播或者有传#劳动工伤 2023-03-13
-
医护人员因工作原因感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否属于工伤医护人员因工作原因感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属于工伤。#劳动工伤 2023-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