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淘的200元香水也许只值1块钱

所属栏目:法律知识/其他

2023-02-27 11:11:28 35973

代购的漂洋过海来的奢侈品牌,谁能想到竟是产自国内不见天日的地下作坊;包装像模像样,还有与正品同步、标明生产批次的喷码,谁能想到这些都是假冒的;售价200多元的名牌香水,谁又能想到其中灌装的竟是成本不足1元的假料。

1赝品大牌几可乱真

警方近期侦破一起公安部督办的特大生产、销售假冒品牌化妆品案件,查获假冒Dior、MAC、Fresh等化妆品8万余件,涉案金额1000余万元,“这些化妆品仿真度极高,普通消费者难以识别,很多还是‘爆款’。”

2投入百万“搞研发”,制假售假形成产业链

不惜投入重金买正品“研发”包装,又运到海外再通过代购回邮,微商“黑色代购”制售假冒伪劣品牌化妆品已然形成了一条黑色产业链。

第一步是灌装。为掩人耳目,造假者往往会选择一些地处城郊接合部的小窝点秘密加工,用香水、香精及其他原材料等灌装、调配。

据犯罪嫌疑人吕某交代,这些散装香水从广东等地购入,每桶5升,售价1000元左右。具体由哪些成分勾兑而成,其本人也不清楚。假设按每5升1000元的原料成本计算,勾兑一瓶5毫升的假Dior香水成本仅需1元钱。

第二步是包装。这是关键一环,因此造假者不惜重金去仿制。犯罪嫌疑人吕某交代,为了达到以假乱真的目的,他们“购买正品搞研发,先后投入110多万元。”

第三步是喷码。国内销售的名牌化妆品一般会在瓶身喷码标注生产批次,起到产品追溯和防伪功能。不少消费者也将防伪喷码作为识别正品和赝品的重要依据,却不知不法分子在这方面也能造假。

第四步是采购小票造假。既然是从海外代购,总得有国外的采购小票。在化妆品造假链条中,采购小票造假也是一个成熟的产业。

第五步是海外镀金。相当一部分假冒化妆品会被运往国外,然后再通过代购或海淘的形式邮回来,以便获得海外发货凭证和入境证明。

3斩断“黑色代购”产业链,监管盲区亟待规范

海外代购原本是基于朋友、熟人间的信任而形成的一种小范围内的购物方式,如今已然发展成为一种社交电子商务新模式,监管亟需跟上,不能留下盲区。

我国的电子商务法草案目前还在审议中。把微商纳入电子商务法规范范围,有利于遏制个人卖家通过朋友圈等社交渠道和平台销售假货,有利于追溯问题商品,惩处不法行为。作为新生事物,微商代购与以往的经营模式有很大的不同,立法中存在诸多争议,短时间内要找到好的监管办法也有难度,确实需要在发展中逐步规范,在立法中要听取更多民众声音。对于制假售假的“黑色代购”要予以严厉打击,相关监管部门和平台运营者也要主动作为。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