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出劳动争议仲裁期限应该怎么办,劳动仲裁费用由谁承担?
劳动仲裁是指由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对当事人申请仲裁的劳动争议居中公断与裁决。在我国,劳动仲裁是劳动争议当事人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必经程序。那么,超出劳动争议仲裁期限应该怎么办,劳动仲裁费用由谁承担?
劳动纠纷过了仲裁时限该怎么办?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法释正2001)14号)第3条规定: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根据《劳动法》第82条的规定,以当事人的仲裁申请超过60日期限为由,作出不予受理的书面裁决、决定或者通知,当事人不服,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的,人民法院应当受理;对确已超过仲裁申请期限,又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正当理由的,依法驳回其诉讼请求。
如果自己委托律师代理,那么律师费由委托方支付;符合法律援助条件的劳动者,可以申请法律援助,中心会免费指派律师为劳动者全程打官司。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五十三条劳动争议仲裁不收费。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的经费由财政予以保障。
根据上述规定,劳动争议案件当事人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应当同时具备以下三个条件:
1、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对当事人之间的劳动争议进行了仲裁,并且依法作出了仲裁裁决书;
2、当事人对劳动争议委员会作出的仲裁裁决不服;
3、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期限是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15日内。
这三个条件缺一不可。由此可见,劳动争议仲裁是提起劳动争议诉讼的必经程序。
诉讼时效是指权利人在法定期间内不行使权利,就丧失了请求法院保护民事权益的权利的法律制度。仲裁时效是指具有诉讼权利能力的当事人,必须在法定的期限内行使自己的权利,否则,法律规定消灭其申请仲裁权利的一种时效制度。而在劳动争议案件中,仲裁是诉讼的必经程序。
我国《仲裁法》规定, “法律对仲裁时效有规定的,适用该规定。法律对仲裁时效没有规定的,适用诉讼时效的规定。”劳动法对劳动争议仲裁时效没有规定,劳动争议案件就适用该规定的行使权利的法定期间。因此,劳动争议案件的诉讼时效与仲裁时效是有联系的,劳动争议案件的诉讼时效寓于仲裁时效之中。
由此可见,当劳动争议仲裁时效已过时,是不能用诉讼时效未过为理由继续受理仲裁的,劳动争议当事人应当在劳动争议过程中明确自己的合法权益,关注劳动仲裁时效,在期限内为自己主张更多的权益。
- 灵活退休时什么2023-03-13
- 下岗职工有什么补偿2023-03-13
- 用工单位可否将因疫情导致不能...2023-03-13
- 企业工伤鉴定是否有时间限制,...2023-03-13
- 公司强制加班合法吗2023-03-13
- 劳动者预先解除合同要注意什么...2023-03-13
- 试用期内受伤致残,会受到怎样...2023-03-13
- 哪些情形单位要支付劳动者经济...2023-03-28
- 因公出差人员感染新型肺炎,算...2023-03-13
- 员工故意不签合同有什么后果,...2023-03-13
- 员工故意不签合同单位支付二倍...2023-03-13
- 公司拖欠工资,该怎么办?2023-03-13
- 假期结束劳动者未及时返回单位...2023-03-13
- 员工工伤后公司应该怎样处理?2023-03-13
- 企业在职职工意外死亡赔偿标准...2023-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