邻里之间因宅基地使用权引起争议,土地纠纷上法院该怎么走程序?

所属栏目:法律知识/拆迁安置

2023-03-15 11:26:39 17449

现在国家对农村宅基地的管理是越来越规范了,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来保障农民的利益,但邻里之间因宅基地使用权权属引起的争议和纠纷还是比较常见。那么邻里之间因宅基地使用权引起争议土地纠纷上法院该怎么走程序

邻里之间因宅基地使用权引起争议土地纠纷上法院该怎么走程序

土地纠纷上法院按下列流程进行:

一、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二、符合下列条件的法院受理立案:

(一)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二)有明确的被告;

(三)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

(四)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

三、法院受理后向被告送达起诉状。

四、被告进行答辩。

五、法院安排开庭审理。

六、法院作出判决。

根据我国《土地管理法》的规定,解决宅基地纠纷的办法,主要有三种:

1、协商解决

《土地管理法》第16条第1款规定:”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争议,由当事人协商解决。“据此规定,公民之间发生的宅基地纠纷,应当先通过协商的方式加以解决。

2、行政解决

《土地管理法》第14条第2款规定:“个人之间、个人与单位之间的争议,由乡级人民政府或者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处理。”在《土地管理法》中第14条第4款还规定:“在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争议解决前,任何一方不得改变土地利用现状。”

3、司法解决

《土地管理法》第14条第3款规定:当事人对有关人民政府的处理决定不服的,可以自接到处理决定通知之日起三十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这表明公民之间就土地的使用权和所有权发生的纠纷,只与按照《土地管理法》第14条的规定,先经过有关行政机关的处理,对于处理决定不服,才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否则,人民法院不予受理。但如果发生了侵犯土地所有权或者使用权的行为,被侵权人可以直接将侵权人起诉到人民法院,不需要按照流程先由行政机关处理。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