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借贷诉讼时效是多久?民间借贷起诉需要什么流程?
在民间借贷中,借贷双方特别容易产生纠纷。民间借贷是指公民之间,公民与非金融机构企业之间的借款行为,但是民间借贷纠纷要提起诉讼的话也是受诉讼时效调整的,那民间借贷诉讼时效是多久?
一、
起诉流程包括:
1、提交诉状申请立案;
2、法院发出受理通知;
3、法院组织双方交换证据、被告递交答辩状;
4、开庭审理、质证、辩论;
5、宣布判决结果;
6、判决生效,执行。
起诉前进行财产保全,有利于维护权益,有利于执行:
1、根据法律规定,法院审查借贷案件的起诉时,应当要求原告提供书面借据;无书面借据的,应提供必要的事实根据。对于不具备上述条件的起诉,裁定不予受理。
2、的债务人出走、下落不明,法院是缺席判决还是中止诉讼取决于是否“借贷关系明确”。对于“借贷关系明确”的,法院将缺席判决;对于借贷关系不明确,事实难以查清的,将中止诉讼。
3、债权人起诉时债务人下落不明的借贷纠纷案件,法院受理后公告传唤债务人应诉。公告期限届满,债务人仍不应诉,对于借贷关系明确的,经审理后可缺席判决;对于借贷关系无法查明的,裁定中止诉讼。
二、
我国《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五条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为二年,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第一百三十七条规定:“诉讼时效期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时起计算。但是,从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
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延长诉讼时效期。”第一百四十条规定:“诉讼时效因提起诉讼、当事人一方提出要求或者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从中断时起,诉讼时效期重新计算。”根据这些规定,对未约定还款期限的,其诉讼时效应按以下几种情况分别计算:
1、对于没有约定履行期限的关系,按照《民法通则》第八十八条的规定:“履行期限不明确的,债务人可以随时向人履行义务,债权人也可以随时要求债务人履行义务,但应当给对方必要的准备时间。”因而其两年的普通从权利人主张权利而义务人拒绝履行义务之日起计算。但如果债权人未曾主张债权,就不能开始计算诉讼时效。
2、诉讼时效因权利人主张债权或者义务人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后,权利人在新的诉讼时效时间内,再次主张权利或者义务人再次同意履行义务的,可以认定为诉讼时效再次中断。从再次中断时起,诉讼时效期要再次重新计算,且诉讼时效中断不受次数的限制。但主张诉讼时效中断,必须有足够的证据证明。
3、债权人若一直没有主张权利,则适用最长期,从债权债务关系发生之日起计算20年,超过20年的,人民法院不再予以保护。
具体到你的情况,如果你有证据证明自己曾向朋友主张过权利,则两年的诉讼时效从你主张权利之日起计算;如果无证据证明,则适用20年期,在借款之日起的20年内可随时直接起诉。
-
欠钱不还的民间借贷是不是诈骗行为?
所谓诈骗罪,指的是为了非法占有他人财产,而用一些虚构事实的方法来骗取一些数额比较大的公私财物。
-
民间借贷纠纷,如何判断是不是虚假民事诉讼?
实践中,当事人没有提供足够的证据证明借贷关系真实存在,且借贷双方之间存在关联关系和人员混同等情形,人民法院能否认定当事人...
-
民间借贷合同认定无效就不用还款了吗?
借款合同被认定无效后,当事人核心焦点在于:借款合同被认定无效后,借款人取得的资金如何处理?双方当事人基于无效借款合同约定...
-
民间借贷中如何认定是共同借款人?
借款人的亲友出于担保、见证、居间等其他目的,与借款人共同在借款合同上签字的情形并不罕见。那么上述情形中,若出借人主张共同...
-
信用卡套现出借,受法律保护吗?
生活中,总会遇到需要用钱的朋友向我们借钱,但是当我们身上没钱的时候,有人就会想到用信用卡套现的方式将钱借出去。
-
民间借贷纠纷能在原告所在地起诉吗?
日常生活中,人们互相借款的行为频繁发生,民间借贷纠纷日益增多。民间借贷纠纷,是指因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之间进行资金融...
- 起诉的方式解除合同,诉讼的时...2023-02-27
- 城管人员在机构改革中的变化2023-02-27
- 男子给15岁情人转账10多万...2023-02-27
- 民间借贷法律特征是什么?怎么...2023-02-27
- 债务人变卖抵押物构成犯罪吗,...2023-02-27
- 行使代位权须具备哪些条件?2023-02-27
- 合伙债务与个人债务冲突,如何...2023-02-27
- 欠别人钱,没有能力偿还被起诉...2023-03-02
- 快的和滴滴打车合并是否违背中...2023-02-27
- 代为清偿债务协议书有效吗,怎...2023-02-27
- 夫妻一方对另一方的个人债务进...2023-02-27
- 因疫情导致超出诉讼时效,如何...2023-02-27
- 不当得利之债,你了解多少?哪...2023-02-27
- 买房交定金签合同时房东隐瞒身...2023-02-27
- 怎么看银保监会表示在全国范围...2023-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