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意伤人致死和故意杀人致死在刑法上有什么区别?

所属栏目:法律知识/刑事案件

2023-02-23 11:53:17 43317

“杀人偿命”是我国的一句俗语,由来已久。很多人都认同这一说法,认为杀人就需要偿命,然而,在我国现行立法规定和司法环境下,不宜过分强调“杀人偿命”,而应当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来确定是否需要“杀人偿命”。据新浪司法网消息:2017年9月20日下午,滴滴公司发布声明称,一名快车司机因路线分歧被三名醉酒乘客殴打,最终不治身亡。从新闻内容看,犯罪嫌疑人的殴打行为与被害人的死亡结果之间具有刑法上的因果关系。且行为人具有伤害他人的犯罪故意,因此其应当对犯罪结果承担刑事责任。如果犯罪嫌疑人没有造成他人死亡的故意,则三人构成故意伤害罪,根据法条以及具体的情形综合考虑进行处罚。

故意伤人致死和故意杀人致死在刑法上有什么区别

故意伤害致死也是故意伤害罪,死亡只不过是故意伤害的一种加重情节而已。在这里,行为人主观上只有伤害他人身体的故意,对死亡结果则是一种过失,即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会造成他人死亡的结果,但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这种结果的发生。故意杀人罪,是指故意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生命是行使其他一切权利的基础和前提,任何公民的生命都受法律保护。具有生命之他人,不问其年龄、性别、种族、职业、地位、生理及心理状态如何,均受刑法的保护。由此可见,两者最基本的就是主观目的的不同。

故意杀人是故意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如果没有故意杀人的行为,或者不是故意杀人,而是过失致人死亡的,就不构成故意杀人罪。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不管有没有实际杀害受害人,只要有故意杀人的行为,就构成故意杀人罪。故意杀人的,除了要承担刑事责任外,还需要承担赔偿责任,需要赔偿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交通费、住宿费、住院伙食补助费、必要的营养费等给受害人;如果受害人死亡的,除应当根据抢救治疗情况赔偿相关费用外,还应当赔偿丧葬费、被扶养人生活费、死亡补偿费以及受害人亲属办理丧葬事宜支出的交通费、住宿费和误工损失等其他合理费用。

最后,被人打受害人反击致人死亡,其实无法一概认定构成故意杀人,不过,如果情况较为特殊,比如难以确定对方怎么死的,那么建议可以在必要时找个专业律师介入,并且可以要求其参加法庭辩护。

在故意伤害致死的情况下,行为人主观上存在混合罪过形式,即同时具有伤害故意和致人死亡的过失,这是区别“故意伤害致死”同“故意杀人”的主要标志。所以,知道为什么有很多殴打事件较少被判“故意杀人罪”了吗?其实就在于,加害者的主观意愿。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