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关键词:犯罪中止
关键词TAG
暂无介绍
为您推荐其他关键词:
-
对于共同犯罪,能不能以不同罪名分别定性?共同犯罪分为一般共犯和特殊共犯即犯罪集团两种。一般共犯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而三人以上为共同实施犯罪而组成的较为固定的犯罪组织,是犯罪集团。那么对于共同犯罪,能不能以不同罪名分别定性?#对于共同犯罪 #能不能以不同罪名分别定性 #刑事 2023-02-23
-
法人代表犯行贿罪, 企业是否一定也犯行贿罪?关于行贿罪、受贿罪,刑法中规定该罪的主体既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单位,那么如果单位的法定代表人具有行贿行为,构成行贿罪,单位是否也一定构成行贿罪呢?#行贿罪 #单位犯罪 #刑事辩护 2023-02-23
-
刑法中的帮助犯,应当如何认定?刑事案件中可能存在多个行为人,属于共同犯罪,共同犯罪中根据行为人所起的作用可以分为主犯和从犯。帮助犯一般属于共同犯罪中的从犯,那么刑法中的帮助犯,应当如何认定?#帮助犯 #共同犯罪 #刑事辩护 2023-02-23
-
陈香梅律师:刑事犯罪中止犯,应当如何处罚?在犯罪过程中,行为人基于内心恐惧、良心发现或者其他原因中止犯罪,相对于犯罪既遂,中止犯的人身危险性和社会危害性较低,那么中止犯是否应当承担刑事责任呢?#犯罪中止 #犯罪形态 #刑事辩护 2023-02-23
-
李阳律师:绑架他人但未取得财物,是否构成未遂?我国刑法规定绑架罪是指以勒索财物为目的,非法控制他人的行为,由此可知构成绑架罪需要具备勒索财物的主观故意,如果行为人主观上具有勒索财物的目的,实际并没取得财物,是否属于犯罪未遂?#绑架罪 #犯罪未遂 #刑事辩护 2023-02-23
-
张建军律师:成年人与未满十六周岁的人绑架他人,是否构成共犯?成年人与不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犯罪,不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依法不承担刑事责任。那么对于应当承担刑事责任年龄的成年人应当如何定罪处罚?是否构成共同犯罪呢?#未成年人犯罪 #共同犯罪 #刑事辩护 2023-02-23
-
邹道雄律师:公司的分支机构实施犯罪,能否构成单位犯罪?在现实的案例中,特别是涉互联网金融犯罪案件多以单位形式组织实施,所涉单位数量众多、层级复杂,其中还包括大量分支机构和关联单位,集团化特征明显。有的分支机构不具有法人资格,能否构成刑法中的单位犯罪呢?#单位犯罪 #分支机构 #刑事辩护 2023-02-23
-
张露馨律师:行为人只参与分赃,构成共同犯罪吗?在现实社会中很多时候人们为了一时的利益不惜做出违法犯罪的事情,这样的话是会受到国家法律的制裁的。有的还是属于团伙作案,面对这样的情况下,那么对于只参与分赃是否构成共同犯罪呢?#共同犯罪 #犯罪故意 #刑事辩护 2023-02-23
-
严达兴律师:公司偷税漏税,法定代表人需要承担责任吗?法人与自然人不同,是种无生命的社会组织体,法人的实质,是一定社会组织在法律上的人格化。法人的法定代表人是依法代表法人实施民事活动的自然人,其对于法人的行为具有重大影响,那么公司偷税漏税,法定代表人需要#单位犯罪 #法定代表人 #刑事辩护 2023-02-23
-
劳荣枝案再开庭,共同犯罪中如何认定主犯?在劳荣枝案件中,南昌中院认为,劳荣枝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系主犯,应当按照其所参与的全部犯罪处罚。#免费法律咨询 #律师在线咨询免费 #免费律师咨询 #在线律师咨询 #语音咨询 2023-02-23
-
男子与网友合谋强奸妻子均获刑,本案是否属于共同犯罪大千世界,无奇不有。方某居然让别的男性强奸自己的妻子,还将视频卖给他人观看。#免费法律咨询 #律师在线咨询免费 #免费律师咨询 #在线律师咨询 #语音咨询 2023-02-23
-
盗窃他人QQ号,并且转让获利,构成盗窃罪吗?虽然在大多数人眼中,QQ账号密码等只是通信的方式,并不具有财产价值,但实际情况并不是这么简单,在一些人眼中,QQ账号、微信号都具有一定的价值,例如一些QQ靓号等。#盗窃罪 #共同犯罪 #侵犯通信自由罪 2023-02-23
-
挪用公款后认识到错误,主动归还,属于犯罪中止吗?官员的贪污腐败一直是我国要解决的问题,当然这也是全世界政府共同有的疑难问题。很多时候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为了个人利益作出挪用公款的行为,这个是属于违法的。#刑事责任 #刑事辩护 #刑罚 2023-02-23
-
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作用的人,会受到怎样的惩罚?从犯是指共同犯罪中起次要或辅助作用的分子。按照中国刑法规定,对犯罪后的帮助行为,事先有通谋的,以共犯论处;对于从犯,应当从轻、减轻或免除处罚。国外学者也有称从犯为帮助犯的,即指在他人实施犯罪前后或行为#刑事责任 #刑事辩护 #刑罚 2023-02-23
-
共同犯罪中,一人因恐惧心理中途退出,这人的行为要如何认定?共同犯罪中途退出,并且有效避免危害结果发生的,属于犯罪中止。刑事犯罪中止未造成危害的,可以免于刑事处罚。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共同犯罪 #恐惧心理 #中途退出 #刑事辩护 2023-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