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先予执行,应当具备哪些条件?

所属栏目:法律知识/其他

2023-03-18 18:18:32 46567

在法院作出终审判决之前,当事人具有紧急情况,急需被告履行的,可以申请先予执行,要求被告人在生效判决作出前,履行义务。那么申请先予执行,应当具备哪些条件?

先予执行是什么,先予执行应该符合什么条件?

先予执行,是指人民法院在受理案件后、终审判决作出之前,根据一方当事人的申请,裁定对方当事人向申请一方当事人给付一定数额的金钱或其他财物,或者实施或停止某种行为,并立即付诸执行的一种程序。

人民法院裁定先予执行,只能根据当事人申请进行,当事人申请先予执行的,人民法院可以责令申请人提供担保。担保形式可以是金钱、实物或者保证人担保。担保的目的在于保护被申请人的合法权益,以免因申请人申请错误,使被申请人受到损失。如果申请人最后败诉,不仅要把先予执行的财物如数归还被申请人,申请人应当赔偿被申请人因先予执行所遭受的财产损失。

人民法院裁定先予执行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1、适用先予执行的案件应当是:

追索赡养费、抚养费、抚育费、抚恤金、医疗费用的诉讼;追索劳动报酬的诉讼;因情况紧急需要先予执行的,包括:需要立即停止侵害、排除妨碍的;需要立即制止某项行为的;需要立即返还用于购置生产原料、生产工具货款的;追索恢复生产、经营急需的保险理赔费的。2、当事人之间权利义务关系比较明确。司法实践中要求案件的基本事实是清楚的,人民法院根据案情能够判断出谁是权利人以及权利人享有什么性质的权利。

3、不先予执行将会严重影响申请人的生活或者生产经营。申请人有实现权利的迫切需要。

4、只能由原告提出先予执行申请,包括本诉原告、反诉原告和有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

5、被申请人必须有履行能力。因为只有被申请人具有履行的能力,申请人的申请才有可能实现,人民法院作出的先予执行的裁定才有实际意义。

民事诉讼法》

第一百零六条 先予执行范围

人民法院对下列案件,根据当事人的申请,可以裁定先予执行:

(一)追索赡养费、扶养费、抚育费、抚恤金、医疗费用的;

(二)追索劳动报酬的;

(三)因情况紧急需要先予执行的。

第一百零七条 先予执行条件

人民法院裁定先予执行的,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当事人之间权利义务关系明确,不先予执行将严重影响申请人的生活或者生产经营的;

(二)被申请人有履行能力。人民法院可以责令申请人提供担保,申请人不提供担保的,驳回申请。申请人败诉的,应当赔偿被申请人因先予执行遭受的财产损失。

关于对先予执行裁定书不服的,能够上诉的问题,对先于执行裁定书不能上诉,可以申请复议。

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八条规定: 当事人对保全或者先予执行的裁定不服的,可以申请复议一次。复议期间不停止裁定的执行。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一百七十一条规定:当事人对保全或者先予执行裁定不服的,可以自收到裁定书之日起五日内向作出裁定的人民法院申请复议。人民法院应当在收到复议申请后十日内审查。裁定正确的,驳回当事人的申请;裁定不当的,变更或者撤销原裁定。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