驾驶车辆发生重大交通事故后逃逸,会受到怎样的处罚?

所属栏目:法律知识/交通事故

2023-02-23 10:27:55 22595

肇事逃逸即交通肇事逃逸,是指行为人在发生交通事故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的行为,符合法定构成要件的交通肇事逃逸行为触犯的是交通肇事罪。

3月4日2时26分左右,陈亚军驾驶豫N×××××/豫U×××××(挂)重型半挂牵引车,沿S235省道由南向北行驶到47KM+970M处路段时,将车辆停放在非机动车道内。凡红英驾驶电动自行车由南向北行驶到该路段时,撞到该车辆尾部,致凡红英当场死亡。事故发生后,陈亚军明知发生事故,驾驶肇事车辆逃离现场。经涟水县公安局事故责任认定,陈亚军负该事故的全部责任。事故发生后,陈亚军被涟水县公安局抓获。陈亚军会受到怎样的处罚?

陈亚军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驾驶车辆,发生交通事故,致一人死亡,负事故全部责任,其行为已构成交通肇事罪。陈亚军归案后如实供述罪行,依法可以从轻处罚。陈亚军自愿认罪认罚,依法可以从宽处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第六十七条第三款,犯罪嫌疑人虽不具有前两款规定的自首情节,但是如实供述自己罪行的,可以从轻处罚;因其如实供述自己罪行,避免特别严重后果发生的,可以减轻处罚。

第七十二条第一款,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对其中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怀孕的妇女和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应当宣告缓刑:

(一)犯罪情节较轻;

(二)有悔罪表现;

(三)没有再犯罪的危险;

(四)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

第七十三条第二、三款,有期徒刑的缓刑考验期限为原判刑期以上五年以下,但是不能少于一年。

缓刑考验期限,从判决确定之日起计算。

河南大学法律硕士研究生,法律素养高;担任本地多家大型企业的常年法律顾问,在处理合同纠纷、公司事务方面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