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构成网络侵权?有什么方法防止网络侵权吗?
侵权是违反法律规定的义务侵害他人人身权利和财产权利的行为。关于网络侵权的这些基础法律知识大家应该都不知道吧,那么什么构成网络侵权的标准呢?
网友咨询:
怎样能防止网络侵权行为?
肩承铁律律师解答:
(1)须有侵犯网络著作权的不法行为。(2)损害事实是侵权责任的必备构成条件。(3)须有主观的过错责任。(4)不法行为和损害事实有联系。
肩承铁律律师补充:
防止网络侵权:
一、保留证据在发布信息或作品的时候,可以标明版权所有,保存发布成功的截图或文档,日后一旦产生纠纷,可以作为证据。二、了解相关法律法规,知道哪些是可以做的,哪些是被禁止的。2014年10月9日,最高人民法院通报《关于审理利用信息网络侵害人身权益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首次划定个人信息保护的范围,明确利用自媒体等转载网络信息行为的过错认定,以及如何对网络水军进行规制。1.非法删帖的用户和网站承担连带责任以非法删帖服务为代表的互联网灰色产业之所以存在,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互联网技术的不对等性。《规定》从民事责任角度对非法删帖、网络水军等作出规制,第十四条明确:“被侵权人与构成侵权的网络用户或者网络服务提供者达成一方支付报酬,另一方提供删除、屏蔽、断开链接等服务的协议,人民法院应认定为无效。擅自篡改、删除、屏蔽特定网络信息或者以断开链接的方式阻止他人获取网络信息,发布该信息的网络用户或者网络服务提供者请求侵权人承担侵权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接受他人委托实施该行为的,委托人与受托人承担连带责任。”2.过错认定严格微博、微信等社交网络以及由此产生的自媒体发展迅猛,在信息传播的形态上,以社交网络为媒介的转载等二次传播,影响巨大。针对这些特征,《规定》第十条对转载网络信息行为的相关问题作出规定:“人民法院认定网络用户或者网络服务提供者转载网络信息行为的过错及其程度,应当综合以下因素:(一)转载主体所承担的与其性质、影响范围相适应的注意义务;(二)所转载信息侵害他人人身权益的明显程度;(三)对所转载信息是否作出实质性修改,是否添加或者修改文章标题,导致其与内容严重不符以及误导公众的可能性。”3.个人基因、病历等隐私不得随意公开《规定》第十二条作出规定:“网络用户或者网络服务提供者利用网络公开自然人基因信息、病历资料、健康检查资料、犯罪记录、家庭住址、私人活动等个人隐私和其他个人信息,造成他人损害,被侵权人请求其承担侵权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但下列情形除外:(一)经自然人书面同意且在约定范围内公开;(二)为促进社会公共利益且在必要范围内;(三)学校、科研机构等基于公共利益为学术研究或者统计的目的,经自然人书面同意,且公开的方式不足以识别特定自然人;(四)自然人自行在网络上公开的信息或者其他已合法公开的个人信息;(五)以合法渠道获取的个人信息;(六)法律或者行政法规另有规定。”4.侵权造成财产损失最高可赔50万元针对司法实践中出现的维权成本高,利用网络侵害他人人身权益的违法成本过低的现实,《规定》加大了被侵权人的司法保护力度。《规定》第十八条明确规定:“被侵权人为制止侵权行为所支付的合理开支,可以认定为侵权责任法第二十条规定的财产损失。合理开支包括被侵权人或者委托代理人对侵权行为进行调查、取证的合理费用。人民法院根据当事人的请求和具体案情,可以将符合国家有关部门规定的律师费用计算在赔偿范围内。被侵权人因人身权益受侵害造成的财产损失或者侵权人因此获得的利益无法确定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具体案情在50万元以下的范围内确定赔偿数额。”5.反腐目的人肉搜索可免责2014年10月9日,最高法院出台规定,明确约束利用网络公开他人隐私信息,包括利用互联网进行“人肉”搜索曝光等行为。这是司法解释第一次将个人信息上升为人格权进行保护,但为反腐利用人肉搜索公布信息可以免责。
肩承铁律律师总结:
网络侵权是计算机互联网用户通过互联网侵害国家、集体或他人的民事权益,当侵权行为属实将触及到刑事责任。
-
关于网络侵权问题诉之法律的实际性?
关于网络侵权问题诉之法律的实际性?
-
未经许可在网上经营合伙店铺,是否构成了网络侵权?
互联网时代,人们在享受互联网带来的方方面面的便利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会遭受到来自网络侵权的伤害,尤其是公民个人信息的保护...
-
侵害信息网络传播权,网络侵权案件中的管辖依据是什么?
随着移动网络的普及,大部分人成为手机的重度依赖者,所有想要知道的信息,手机上下一滑,全部知晓。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在带给人...
-
网络侵犯著作权由哪个法院管辖?
由侵权行为发生地法院管辖,或者由被告住所地的人民法院管辖。著作权民事纠纷案件,级别管辖方面由中级以上人民法院或者各高级人...
-
网络侵权的责任主体有哪些?网络侵权是否有具体的法规?
网络侵权的主体有哪些?随着计算机及通讯技术的迅速发展,网络已快速辐射到社会各个领域。互联网的广泛应用空前地改变了人类的生...
-
《民法典侵权责任编》网络侵权处理机制七大亮点深度解读
四是增加了要求权利人和网络用户在通知和声明中提供初步证据及真实身份信息的规定, 有利于降低提交虚假证据材料的风险(第11...
- 有哪些较少人知道或比较有趣的...2023-03-13
- 在著作权人死亡后,著作权继承...2023-03-13
- 职务技术成果的财产权由谁享有2023-03-13
- 什么是知识产权,知识产权的范...2023-03-13
- 实用新型专利什么情况下审核不...2023-04-20
- 如何确定侵犯商标权的损失赔偿...2023-03-13
- 未经本人同意,将本人的照片印...2023-03-13
- 专利必要技术特征共有技术部分...2023-03-13
- 申请认定驰名商标的法定途径是...2023-03-13
- 香奈儿诉华为商标侵权败诉,如...2023-03-13
- 冯靖律师:商标在先使用未注册...2023-03-13
- 官宣!2022年全国知识产权...2023-03-13
- 商标代理公司抢注他人商标合法...2023-03-13
- 股东行使知情权有次数限制吗?2023-03-13
- 网络黑客增多,为什么黑客不黑...2023-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