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标权终止的条件有哪些?商标权撤销事由是什么?

所属栏目:法律知识/知识产权

2023-03-13 17:16:37 46359

根据我国商标法规定,商标权主要通过注册取得,即因商标注册而产生的专有权。那么商标权终止有哪些条件呢?

网友询问:

商标权终止的条件有哪些?

北京道可特律师事务所吴鹏律师解答:

商标权的终止常见有以下六种情形:

1、因注册商标法定有效期限届满又办理续展注册,导致注册商标注销,商标权因而

终止。根据我国商标法规定,自核准之日起,商标注册的法定期间10年。若既未在法

定有效期期满前12个月内申请续展,又没有在法定有效期期满6个月宽限期内办理续展

手续,商标局则会注销该商标,其商标权也会终止。

2、因商标注册人自动申请注销注册而导致商标权终止。

3、因注册商标争议被商标评审委员会裁定撤销注册商标,而导致商标权终止。

4、因商标注册人死亡或者终止而导致商标权终止。

5、因注册商标注册不当,被商标局撤销注册或者经商标评审委员会裁定撤销注册,而

导致商标权终止。

6、因商标注册人违反商标法规定被商标局撤销其注册商标,导致商标权终止。

北京道可特律师事务所吴鹏律师补充:

撤销是指商标权人未按法律规定的要求使用注册商标,商标局依职权撤销该注册商标的制度。

《商标法》第44条、第45条规定了五种撤销事由:

1.自行改变注册商标的;

2.自行改变注册商标的注册人名义、地址或者其他注册事项的;

3.自行转让注册商标的;

4.连续三年停止使用的;

5.使用注册商标,其商品粗制滥造,以次充好,欺骗消费者的。

依商标法及其实施条例的规定,有上述第1项、第2项、第3项、第5项行为之一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商标注册人限期改正;拒不改正的,报请商标局撤销其注册商标。有上述第4项行为的,任何人都可以向商标局申请撤销该注册商标。

商标局因上述情形撤销注册商标的,由商标局予以公告;该注册商标专用权自商标局的撤销决定作出之日起终止。当事人对商标局撤销注册商标的决定不服的,可以自收到通知之日起15日内向商标评审委员会申请复审,由商标评审委员会作出决定,并书面通知申请人。当事人对商标评审委员会的决定不服的,可以自收到通知之日起30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

吴鹏律师普法:

《商标法》第四十四条,已经注册的商标,违反本法第四条、第十条、第十一条、第十二条、第十九条第四款规定的,或者是以欺骗手段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取得注册的,由商标局宣告该注册商标无效;其他单位或者个人可以请求商标评审委员会宣告该注册商标无效。

商标局做出宣告注册商标无效的决定,应当书面通知当事人。当事人对商标局的决定不服的,可以自收到通知之日起十五日内向商标评审委员会申请复审。商标评审委员会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九个月内做出决定,并书面通知当事人。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经国务院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批准,可以延长三个月。当事人对商标评审委员会的决定不服的,可以自收到通知之日起三十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

其他单位或者个人请求商标评审委员会宣告注册商标无效的,商标评审委员会收到申请后,应当书面通知有关当事人,并限期提出答辩。商标评审委员会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九个月内做出维持注册商标或者宣告注册商标无效的裁定,并书面通知当事人。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经国务院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批准,可以延长三个月。当事人对商标评审委员会的裁定不服的,可以自收到通知之日起三十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人民法院应当通知商标裁定程序的对方当事人作为第三人参加诉讼。

吴鹏律师简介

北京公益法律促进会律师

北京市朝阳区法律公共服务热线律师

北京市朝阳区未成年人权益保护公益宣讲团成员

大童保险经纪公司财富规划师

秉承:“用所学知识,让生命更美好!”

延伸阅读
  • 专利受理通知书意味着什么?

    专利提交申请后,对于符合受理条件的申请的专利,国家知识产权局会发出受理通知书,专利受理通知书和受理文件是具有法律效力的,...

  • 如何界定音乐作品侵权?

    歌手因作品涉嫌抄袭时,总会被推上风口浪尖,而每当类似的事件发生,都会引发网络上新一轮对音乐作品著作权问题的探讨热潮。

  • 侵犯专利权的诉讼时效是多久?

    诉讼时效是指请求人民法院保护自己合法权益的法定的有效期限。在法定的有效期限内,人民法院对当事人的请求权予以保护;超过法定...

  • 给电视剧写续集小说算侵权吗?

    二次创作,又称再创作,是指利用现有的文学作品、图像、电影、音乐或其余艺术作品。这些作品被称为“二次创作物”。

  • 被起诉商标侵权怎么处理?

    随着经济的发展,注册商标也越来越多,而许多经营者法律意识较为淡薄,直到被诉讼后,才认识到自己的行为可能需要承担民事侵权责...

  • 是否所有的专利权都可以转让?

    这些年来,我国专利申请量的突飞猛进,表明企业经营者对专利关注度越来越高。对于自身科研能力并不强、在专业领域技术积累并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