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犯知识产权,会不会构成刑事犯罪?会坐牢吗?

所属栏目:法律知识/知识产权

2023-03-13 17:14:32 34066

知识产权是我国法律规定的保护对象。我国也越来越重视知识产权的保护,那么,侵犯知识产权,会不会构成刑事犯罪?会坐牢吗?

侵犯知识产权可能会构成犯罪,侵犯知识产权罪包括:假冒注册商标罪、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非法制造或者销售非法制造注册商标标识罪;侵犯著作权罪、销售侵权复制品罪;假冒专利罪;侵犯商业秘密罪等。

根据我国相关的规定,侵犯知识产权的不一定会被判刑,要综合考虑很多因素。比如假冒他人注册商标,构成犯罪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1、无权源

行为人之行为无权源,即其行为未经权利人同意或授权。根据我国专利法、商标法的有关规定,专利和注册商标可以通过合法的行使转让,权利人还可以同意第三人使用和享受该权利。因此,专利权人和注册商标权人同意他人使用和享受该权利时,即使程序上不符合法律规定,也只是一般的违法行为,不成立犯罪。只有未经权利人同意,违背了权利人意愿的行为,才可能是犯罪。

2、专有权利

行为主要侵犯了他人的专有权利,在某些场合下则可能表现为对行政法规范的侵犯和违反。犯罪行为基本表现形式上,只能是作为,即行为人采取了积极的动作而违反刑法的规定。侵犯知识产权罪只能由作为构成,不作为不可能构成侵犯知识产权罪。

3、主观过失

行为人主观过失不构成侵犯知识产权罪,犯知识产权罪的行为表现方式因权利客体以及具体专门法律的规定不同而有所差异,但从宏观分析,其仍具有共性。

4、假冒行为

所谓假冒行为,是指未经权利人同意或许可,第三人在其制品上标注知识产权权利人的的专利标记、商标、名称等。

5、非法出售

一种是指销售“冒牌货”的行为,即销售未经许可而载有与受保护的商标、专利或实质相同的标志的任何相同物品。

6、非法制作

第一类是伪造、擅自制造行为。其表现为两种方式:一是未经授权而制作;二是超越授权范围而制作。第二类行为是非法复制行为,及未经权利人许可,以营利为目的,以印刷、复印、临摹、拓印、录音、录像、翻录等方式,重制他人作品。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一十三条,未经注册商标所有人许可,在同一种商品、服务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的商标,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以上就是“侵犯知识产权,会不会构成刑事犯罪?会坐牢吗?”的相关内容,侵犯知识产权可能会构成犯罪。

延伸阅读
  • 专利受理通知书意味着什么?

    专利提交申请后,对于符合受理条件的申请的专利,国家知识产权局会发出受理通知书,专利受理通知书和受理文件是具有法律效力的,...

  • 如何界定音乐作品侵权?

    歌手因作品涉嫌抄袭时,总会被推上风口浪尖,而每当类似的事件发生,都会引发网络上新一轮对音乐作品著作权问题的探讨热潮。

  • 侵犯专利权的诉讼时效是多久?

    诉讼时效是指请求人民法院保护自己合法权益的法定的有效期限。在法定的有效期限内,人民法院对当事人的请求权予以保护;超过法定...

  • 给电视剧写续集小说算侵权吗?

    二次创作,又称再创作,是指利用现有的文学作品、图像、电影、音乐或其余艺术作品。这些作品被称为“二次创作物”。

  • 被起诉商标侵权怎么处理?

    随着经济的发展,注册商标也越来越多,而许多经营者法律意识较为淡薄,直到被诉讼后,才认识到自己的行为可能需要承担民事侵权责...

  • 是否所有的专利权都可以转让?

    这些年来,我国专利申请量的突飞猛进,表明企业经营者对专利关注度越来越高。对于自身科研能力并不强、在专业领域技术积累并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