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了医疗责任协议后还可以起诉吗,医疗机构的赔偿原则是怎样的?
医患纠纷在我们生活中经常发生,一般会通过和解的方式解决纠纷,和解就需要签订医疗纠纷协议书,约定好双方的权利义务。那么,签了医疗责任协议后还可以起诉吗,医疗机构的赔偿原则是怎样的?
签了协议后觉得不公平还可以起诉吗?
签了医疗责任协议以后仍然是可以起诉的,因为造成患者人身伤害的免责条款是没有任何的法律效力的。如果说,是因为院方主观过错发生了医疗事故,受害人可以向法院起诉要求医院进行赔偿的。患者在做手术之前家属所签订的手术风险单,和院方过错性造成的损害并不冲突。
《合同法》第五十三条,合同中的下列免责条款无效:
(一)造成对方人身伤害的;
(二)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造成对方财产损失的。
医疗事故中民事责任的归责原则是:过错原则或推定过错原则。归责原则是确定行为人民事责任的理由、标准或根据。归责原则是由社会经济生活条件为基础的法律上用以确定行为人责任的指导思想的具体体现。
【法律依据】
《侵权责任法》第五十四条,患者在诊疗活动中受到损害,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有过错的,由医疗机构承担赔偿责任。
我国合同法确立免除故意或者重大过失造成合同一方当事人财产的条款无效,是因为这种条款严重违反了诚实信用原则,如果允许这类条款的存在,就意味着允许一方当事人可能利用这种条款欺骗对方当事人,损害对方当事人的合同权益,这是与合同法的立法目的完全相违背的。
对于本项规定需要注意的有两点:
(1)对于免除一方当事人因一般过失而给对方当事人造成财产损失责任的条款,可以认定为有效。
(2)必须是免除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给对方当事人造成财产损失的条款无效。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四十六条规定:“发生医疗事故的赔偿等民事责任争议,医患双方可以协商解决,不愿协商或者协商不成的,当事人也可以向卫生行政部门提出调解申请,也可以直接向人法院提起诉讼。”自行协商为首选途径,医患双方通过协商,达到交流沟通,消除误会,增进理解,相互体谅,平息矛盾,解决纠纷。
医患双方发生医疗纠纷后,通过协商对纠纷的性质达成共识,对有无医疗过失或是否属于医疗事故达成一致意见,并对解决纠纷的方式方法及双方权利义务作出约定,这就是民法意思自治原则在解决医疗纠纷中的体现。
我国民法的意思自治原则就是要给予市场主体以充分的自主权利,鼓励和保障民事主体自由地从事各种市场活动。医患双方签订的协议书,只要不违背法律规定,不损害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必然受到法律所保护。
-
签了医疗责任协议后,还可以起诉吗?
医方为了心理踏实,往往会让患方写下“患方不得再以任何理由起诉或要求赔偿”的“保证”,但实践中,签署协议后,患方经常会出现...
- 知情同意原则是否应当在对新型...2023-03-15
- 怎么看待拟立法保护医疗人员人...2023-03-15
- 幼儿园摔倒缝22针家长索赔2...2023-02-20
- 当事人因新冠疫情耽误起诉或申...2023-03-15
- 为保障疫情防控所需器械、药品...2023-03-15
- 法律规定如何处理被新型冠状病...2023-03-15
- 医院如何防范医疗纠纷?2023-02-20
- 农村合作医疗2019年度要交...2023-03-15
- 确诊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属...2023-03-15
- 为什么中国不实行全民免费医疗2023-03-15
- 哪个机构有权采取限制人群聚集...2023-03-15
- 人民政府是否有权利“封城”2023-03-15
- 对医疗损害司法鉴定意见进行质...2023-03-15
- 医疗纠纷是什么,发生医疗纠纷...2023-03-15
- 防止暴力伤医设置安检系统是否...2023-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