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成诽谤罪的标准是什么?诽谤罪的法律规定又是什么?

所属栏目:法律知识/刑事案件

2023-02-23 11:54:51 10489

说话不要紧,乱说话可不行,乱说别人的坏话,并恶意中伤,捕风捉影,那就是违法犯罪行为了,很可能构成诽谤罪! “诽谤罪”是国家犯罪体系中一个相对较轻的罪行,司法实践中似乎很少使用,查考历年全国法院的案件统计,多年来也一直是寥寥无几。究其缘由,原因大致有三:一是长期以来,人们运用法律特别是刑法保护自己人格、名誉权利的意识不强;二是法律上不仅要求受害者亲自去法院控告方可受理,一般不实行“公诉”,而且在具体构成条件上,还要达到“情节严重”的程度;三是司法上对控告证据审查严格,对“情节严重”的把握更是苛刻,给人的印象似乎是不出现受害人受辱患精神疾病或者引起自杀等“有形”后果的,几乎都算不上什么情节严重的犯罪。

我朋友有一批手套放我家,我经过她同意买了65000元,并在当天把钱全部给了她,4天后,她在我们双方朋友面前到处宣扬我没有把钱给她,我是做生意的,她这样做让我信用尽失,害我做不成生意,造成经济损失,并且写了违背事实的报告到派出所诬告我,她写诬告报告在我手上,成了证据。我到法院告她,她会被判诽谤罪和诬告罪吗。会怎么判呢

诽谤罪是指故意捏造并散布某些虚构的事实,足以败坏他人名誉的行为。诽谤罪与侮辱罪都是侵犯公民人格名誉权的犯罪,但由于诽谤捏造出某种事实,容易使人误信,因而对他人名誉的损害比侮辱更严重。

关键你要有证据证明你的确把钱给他了,其次证明你的损失;根据情节判3年以下

诽谤罪是指故意捏造并散布虚构的事实,足以贬损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

在犯罪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实施捏造并散布某种虚构的事实,足以贬损他人人格、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

(1)须有捏造某种事实的行为,即诽谤他人的内容完全是虚构的;(2)须有散布捏造事实的行为。所谓散布,就是在社会公开的扩散。散布的方式基本上有两种:一种是言语散布;另一种是文字,即用大字报、小字报、图画、报刊、图书、书信等方法散布。所谓“足以贬损”,是指捏造并散布的虚假事实,完全可能贬损他人的人格、名誉,或者事实上已经给被害人的人格、名誉造成了实际损害;(3)诽谤行为必须是针对特定的人进行的,但不一定要指名道姓,只要从诽谤的内容上知道被害人是谁,就可以构成诽谤罪;(4)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行为必须属于情节严重的才能构成本罪。所谓情节严重,主要是指多次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捏造事实造成他人人格、名誉严重损害的;捏造事实诽谤他人造成恶劣影响的;诽谤他人致其精神失常或导致被害人自杀的等等情况。

随着社会的文明与进步,人们开始越来越重视“私权”价值,也更有勇气运用法律手段去捍卫自己的人格尊严。近年来,涉及名誉侵权的控告和诉讼开始增多,一向在这方面保持“低调”的专家学者、诉讼律师及影视娱乐界的不少“名人”,也纷纷走上了法庭的原告席。媒体的报道、舆论的推动,也使得公民的人格、名誉权备受关注。

一些知名人士想通过刑事途径起诉他人构成诽谤之罪、维护自己的人格、名誉权利,却常常得不到法院的受理,刑事自诉控告、胜诉之难,已经是一个不争的现实问题,公民人格、名誉权利的刑事保护,依然较“冷”,司法上的障碍不少,客观上也降低了恶意诽谤者的代价。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