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保释的人是否真的自由了?保释出来以后还要遵守什么规定?

所属栏目:法律知识/刑事案件

2023-02-23 11:54:32 46754

取保候审,指在刑事诉讼过程中,由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责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提出保证人或者交纳保证金,以担保其不逃避或者不妨碍侦查、起诉和审判,并且随传随到的对其不予羁押或暂时解除其羁押的一种强制措施,体现了刑事诉讼追求惩罚犯罪和尊重保障人权双重价值目标的有机结合,也展现出法律柔性温情的一面。但是,人被保释出来以后是否真的就自由了呢,答案是否定的,被保释人虽然被释放了,但是,被保释人还是必须要遵守一定的规定,否则会被再次限制自由。

人被保释出来了 还要进去吗

人被保释出来了即取保候审了,只要服法守规,一般不需要进去,但要是不遵守规定,也可有能予以逮捕(进去了)。保释期过了,法院没有判决,还要进去,如果判决书下来了,你看看判决书上会写清楚关于采取强制措施的时间问题。

我国(刑事诉讼法》第56条规定了被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应当遵守的义务,有以下几项:

1、未经执行机关批准不得离开所居住的市、县。被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无正当理由不得离开所居住的市、县,有正当理由需离开所居住的市、县的,应当经执行机关批准。如果取保候审是由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决定的,执行机关在批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离开所居住的市、县前,应当征得决定机关同意。

2、在传讯的时候及时到案。取保只是手段,候审才是目的,因此被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义务在接到传讯后及时到案。

3、不得以任何形式干扰证人作证。

4、不得毁灭、伪造证据或者串供。

执行机关在执行取保候审时,应当告知被取保候审人必须遵守上述规定,以及违反规定或者在取保候审期间重新犯罪应当承担的后果。

被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违反规定的,已经交纳保证金的,没收保证金。根据不同情形,还可以责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具结悔过、重新交纳保证金、提出保证人或者对其监视居住、予以逮捕。

虽说嫌疑人若能取保,大部分不会被判很重的刑期,逃逸的可能性不会很大。但是根据案件事实,认为已经构成犯罪的被告人在取保候审期间逃匿的,如果保证人与该被告人串通,协助其逃匿以及明知藏匿地点而拒绝向司法机关提供的,对保证人应当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具有前款规定情形的,如果取保候审的被告人同时也是附带民事诉讼的被告人,保证人还应当承担连带赔偿责任,但应当以其保证前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提起的诉讼请求数额为限。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