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告人最后陈述的意义是什么
刑法作为善良人的大宪章与犯罪人的大宪章,理应发挥其保护、打击的双重作用。刑罚权的指向并不仅只是对各种破坏社会关系行为的惩罚,而更是对刑罚权实施范围与强度的限定,从而体现其正义性。而真正体现刑事正义的是刑事个案的处理,存疑有利于被告原则的确立,并不是对犯罪行为的姑息与放纵,而是要通过对个体权利的维护来保证对公民普遍权利的维护,它可能会牺牲小正义,但同时维护了大正义。
网友认为:
只有是可能判死刑无期的严重犯罪或者残疾未成年什么的特殊情况或者能够举证证明家境极度困难之类的情况,才会指定辩护。
顺着你那悲观的观点说,拘留后你可以通过贿赂经办人来减轻自己的判决,所以还是有用的。
现实点来说,其实公安拘留后,乃至批捕后,别说案件定性产生变化,其实最后无罪释放的也大有人在,也没那么惨,不必那么绝望。
公权力过于强大,为了保护潜在的受害者做出的平衡原则。
延伸阅读
赞助链接
推荐其他文章
- 因征地问题引起纠纷,当事人驾...2023-02-23
- 唐山被打女子鉴定为轻伤二级,...2023-02-23
- 教唆犯应当如何认定,教唆犯本...2023-02-23
- 伪造自己的身份证是否违反法律...2023-02-23
- 邓剑武律师:释放当天再犯罪,...2023-02-23
- 中山大学学生诽谤他人被开除学...2023-02-23
- 盗窃罪刑事立案标准是什么2023-02-23
- 吸收犯是什么意思?吸收犯的法...2023-02-23
- 男子与多名女子网恋诈骗获刑2023-02-23
- 帮吴亦凡约女性的经纪人是否涉...2023-02-23
- 绑架后撕票行为怎么定性,会承...2023-02-23
- 上诉是不是会让人认为是人最态...2023-02-23
- 备案侦查与立案侦查关系是什么...2023-02-23
- 孩子被偷了一时冲动将小偷打死...2023-02-23
- 近六旬男子遭22岁情人索赔2023-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