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嫌疑人自首后,认为自己不构成犯罪能否构成自首?

所属栏目:法律知识/刑事案件

2023-02-23 11:47:39 6790

自首是指犯罪后自动投案,向公安、司法机关或其他有关机关如实地供述自己的罪行的行为。对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另外,犯罪较轻的还有可能免除处罚。只有在警方没有锁定犯罪嫌疑人之前的自动投案才是自首吗?

不是的,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罪犯,如实供述司法机关还未掌握的本人其他罪行的,以自首论。

网友咨询:

2015年至2017年初期间,某县司法局长沙某为某进出口公司翻译文件数十份,获利近十万元。2017年5月4日,沙某慑于反贪肃腐压力,向本县检察院自首并上缴全部所得。2017年6月,沙某经自学法律和咨询律师,认为自己的行为不构成犯罪,遂作无罪辩护。问:沙某如果被判决有罪,是否构成自首?

律师解答:

根据《刑法》第六十七条关于“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是自首”的规定,自首必须符合两个条件一是自动投案;二是如实供述。犯罪嫌疑人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后又翻供的,不能认定为自首。

具体到本案,如果沙某最终被法院判决无罪,由于作为自首的前提的犯罪并不成立,自然不存在自首问题。如果沙某最终被法院判决有罪,由于自首只是要求犯罪嫌疑人将案件事实以及影响定罪量刑的相关情况如实托出,并不要求其准确判断自己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构成何种犯罪,也不要求其对公诉机关指控其构成犯罪以及具体罪名无异议,因而,即使沙某作无罪辩护或者否定公诉机关指控的具体罪名,也不影响其自首的成立。

在我国自首的量刑原则是怎样的?

自首的量刑原则是要以我国刑法第67条第1款规定:“对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其中,犯罪较轻的,可以免除处罚。“为依据,这里的犯罪较轻,刑法中没有具体的法定标准。我国刑法通论认为,被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可以被视为较轻之罪,否则就是较重之罪。

犯罪人自首虽然可以使得因自己犯罪所造成的危害社会的持续状态结束,但是给社会造成的损害并不一定会因为犯罪人的自首而消失,因此犯罪人投案自首,只是代表犯罪人对自己所犯罪行的态度,并不会改变其原来犯罪事实,所以在司法实践中,审判人员一般会先按照自首者罪行的轻重对照有关法律,拟定一个刑罚幅度,然后再结合自首的情况,确定量刑,在这之间的严宽适度一定要把握好。

河北大学法律专业毕业,沧州市优秀律师,受人之托忠人之事,认真做事,勤勉尽责,思维敏捷,逻辑缜密,从事律师行业十年多,业务精通,熟悉诉讼技巧,利用法律维护委托人的最大利益。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