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肇事罪自首如何处理?交通肇事罪自首怎样认定?
交通肇事罪,是一项十分恶劣的犯罪行为,行为触犯该罪名肯定是会受到处罚的,但是首先要进行认定,那交通肇事罪的认定与处理是怎样的?交通肇事罪自首怎样认定以及自首如何处理?吉林通兴律师事务所于伟律师解析。
交通肇事罪的认定与处理
(一)交通肇事罪的认定
根据司法解释,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发生重大交通事故,在分清事故责任的基础上,定罪处罚。交通肇事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以本罪论处:
1、死亡1人或者重伤3人以上,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的;
2、死亡3人以上,负事故同等责任的;(3)造成公共财产或者他人财产直接损失,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无能力赔偿数额在30万元以上的。
交通肇事致1人以上重伤,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并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以交通肇事罪定罪处罚:
1、酒后、吸食毒品后驾驶机动车辆的;
2、无驾驶资格驾驶机动车辆的;
3、明知是安全装置不全或者安全机件失灵的机动车辆而驾驶的;
4、明知是无牌证或者已报废的机动车辆而驾驶的;
5、严重超载驾驶的;
6、为逃避法律追究逃离事故现场的。在这种情况下,不能再适用“交通肇事后逃逸”的法定刑,否则会形成重复评价。
(二)交通肇事罪的处理
根据刑法第133条的规定,犯交通肇事罪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7年以上有期徒刑。
“逃逸”应当以不救助被害人为核心理解和认定。一般来说,只要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不救助被害人的,就可以认定为逃逸。例如,发生交通事故后,行为人虽然仍在原地,但不救助受伤者的,应认定为逃逸。行为人造成交通事故后,让自己的家属、朋友救助伤者,自己徒步离开现场的,不应认定为逃逸。行为人造成交通事故后,没有需要救助的被害人而逃走的,不应认定为逃逸。
其中交通肇事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属于“其他特别恶劣情节”:
1、死亡2人以上或者重伤5人以上,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的;
2、死亡6人以上,负事故同等责任的;
3、造成公共财产或者他人财产直接损失,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无能力赔偿数额在60万元以上的。
根据司法解释,“因逃逸致人死亡”,是指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致使被害人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的情形,刑法理论的通说也赞成这种观点。
此外,因不救助被害人导致被害人死亡的行为,可能同时触犯遗弃罪、过失致人死亡罪与故意杀人罪。对此,应按照想象竞合犯从一重罪论处。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将被害人带离事故现场后隐藏或者遗弃,致使被害人无法得到救助而死亡或者严重残疾的,应当分别以故意杀人罪或者故意伤害罪定罪处罚。
最后,自首情节、认罪态度、积极赔偿、现场拨打120及报警电话、取得被害人近亲属的谅解等,都可成为从宽处罚的情节。
于伟律师补充:
关于交通肇事罪案件,在审判实践中,对行为人肇事后逃逸,在公安机关侦查阶段中主动投案交代罪行,认定为自首情节无异议。但对于行为人肇事后没有逃跑,主动到公安机关投案,如实交代罪行的,能否认定为自首情节,这一问题争议较大。
一种意见认为,国务院发布的《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第七条规定:肇事者必须报告公安机关。鉴于法规对肇事者赋予了强制性的告知义务,因此,即使肇事者没有逃逸,主动到公安机关投案,也不能视为自首,只能视为肇事者履行了法定义务。
另一种意见认为,既然已构成犯罪,就应按犯罪的原则来处理。交通肇事罪,是刑法分则分列的其中一种罪名,分则应服从于总则。《刑法》总则第六十七条规定: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是自首。按此规定,只要构成犯罪,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就应认定为自首。总则对自首的规定,既包括故意犯罪,也包括过失犯罪。因此,对交通肇事罪的肇事人没有逃跑主动到公安机关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应认定为自首。笔者同意后一种意见。在交通肇事罪中无论不逃逸还是逃逸,在案发后主动到公安机关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均应认定为自首。
交通肇事罪系过失犯罪,刑法从犯罪的主观恶性和客观行为的角度规定了三档法定刑,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规定:“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我国《刑法》第67条第1款规定:对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其中,犯罪较轻的,可以免除处罚。
关于交通肇事罪自首情节认定的内容,律师365小编就为大家整理到此,希望可以为您提供一些帮助。在被认定属于自首后,结合交通肇事罪的量刑标准,一般是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
-
骑自行车撞人会不会构成交通肇事罪?
《道路交通安全法》中指的交通事故,是指车辆在道路上因过错或意外造成的人身伤亡或财产损失的事件。
-
交通肇事后找人顶替,怎么处罚?
肇事者的“逃逸”是一种规避法律责任、侵害被害人权益的违法行为,属于交通肇事中的从重评价的范围,其侵害的是公共安全;而肇事...
-
交通肇事赔偿精神损失费吗?
现实生活当中,发生交通事故之后,受到伤害的人完全是可以要求对方支付相关的赔偿的费用的,具体的赔偿的项目包括医疗费用,护理...
-
家属不断要求交通肇事者赔偿怎么办
家属不断要求交通肇事者赔偿怎么办
-
交通肇事民事赔偿项目有什么,是哪些?
近年来,随着机动车辆增多,道路交通事故人身损害赔偿案件呈不断上升趋势,那么在交通事故案件中,那么交通肇事民事赔偿项目有什...
-
丈夫交通肇事,妻子应否该承担赔偿责任?
赔偿责任是对侵犯他人民事权利的法律后果所承担的金钱补救的民事责任。民事赔偿责任可产生于合同、侵权等领域。民事赔偿秉承的原...
- 什么是法庭中的回避原则,什么...2023-02-23
- 没有拘留通知书,被拘留三十七...2023-02-23
- 嫖娼被抓会怎么处理2023-02-23
- 保姆虐待老人是不是虐待罪?2023-02-23
- 玩忽职守罪的本罪特征有哪些...2023-02-23
- 对外国官员行贿,是否构成行贿...2023-02-23
- 母子为谋私利报假案,会受到怎...2023-02-23
- 取保候审一年以后可以出国吗,...2023-02-23
- 开车撞死人要承担刑事责任吗?...2023-02-23
- 什么情况下可以强制传唤,强制...2023-02-23
- 男子强奸继孙女致其怀孕生子被...2023-02-23
- 进法院为何要进行安检?2023-02-23
- 聚众斗殴罪的构成都有哪些?2023-02-23
- 趁机骑走他人摩托车是属于抢夺...2023-02-23
- 帮助他人进行网络犯罪,会受到...2023-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