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行为会构成过失犯罪?过失犯罪与故意犯罪有何区别?

所属栏目:法律知识/刑事案件

2023-02-23 11:35:35 32800

过失犯罪,指在过失心理支配之下实施的、根据刑法的规定已经构成犯罪的行为。犯罪过失,是指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但轻信能够避免的心理态度。

网友咨询:

有一次和朋友商量去电死一个人,那个人差点被电死,是我救了他,所以我认为朋友有可能会按照我说的去做,后来和朋友发生矛盾,说了句气话让他去杀死一个人,结果那个人真的被他杀死了,我的行为构成过失犯罪吗?

四川道略律师事务所夏德敏律师解答:

1、你和朋友商量去电死一个人,那个人差点被电死,是救了他,这个属于犯罪中止。

2、你认为朋友有可能会按照说的去做,后来和朋友发生矛盾,说了句气话让他去杀死一个人,结果那个人真的被他杀死了,这个行为不构成犯罪。最后,这次他杀人与你没有直接关系。

夏德敏律师解析:

过失犯罪与故意犯罪有何区别?

我国刑法第十四条规定:“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故意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这是刑法对故意犯罪的规定,故意犯罪是指已经预见到了自己的行为会造成危害社会的严重后果,仍然希望或者放任这样的行为的发生和结果的产生。因此故意犯罪体现出犯罪行为人主观恶性较大,根据该条规定,对于故意犯罪,都应当依法承担刑事责任。 在故意犯罪中,还可以将其分为直接故意犯罪和间接故意犯罪。直接故意犯罪是指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仍希望这种结果的发生。间接故意犯罪是指,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仍放任这种结果的发生。 过失犯罪:

刑法第十五条:“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是过失犯罪。过失犯罪,法律有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 过失犯罪可分为疏忽大意的过失和过于自信的过失。 对于过失犯罪,刑法规定必须要由刑法明文规定是犯罪的,才承担刑事责任。这是因为过失犯罪与故意犯罪在主观恶性上明显不同,故意犯罪是希望或者放任危害结果的发生,而过失犯罪的行为人则是不希望危害结果的发生,只是由于主观上的疏忽大意或者过于自信而导致了结果的发生。因为对于过失犯罪,只有造成极其严重的危害后果,巨大的损失和严重的社会影响的,刑法才将其列为犯罪,规定了刑罚措施。

夏德敏律师,执业年限18年,在执业以来以婚姻家事案件、刑事案件、税务、债权债务纠纷案件为基础,共办理过数百起婚姻、继承、刑事、税务、债权债务等各种纠纷案件,拥有丰富的执业经验。擅长领域: 婚姻家庭 税务刑事辩护 债权债务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