谅解书对判缓刑的作用有多大,有谅解书一定会缓刑吗?

所属栏目:法律知识/刑事案件

2023-02-23 11:34:51 29480

刑事谅解书,一般指刑事案件的受害人与嫌疑人或其家属之间,就刑事案件的结果达成和解,而由被害人一方所出具的法律性质的书面文件。那么,谅解书对判缓刑的作用有多大有谅解书一定会缓刑吗

一个朋友犯了一些事情,可能要被判刑,现在听别人说可以写一份谅解书,以求缓刑,请问一下谅解书对判缓刑的作用影响大吗,一定要有吗?

其实,谅解书对判缓刑的作用并不大,能否判处缓刑要看是否符合法定的缓刑条件。与是否取得被害人的谅解没有必然的联系,受害人的谅解只是判处缓刑时的一个参考而已。也就是说,即使受害人不谅解,如果犯罪人符合缓刑的法定条件,也可以依法判处缓刑。

【法律依据】

《刑法》第七十二条规定,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对其中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怀孕的妇女和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应当宣告缓刑:

(一)犯罪情节较轻;

(二)有悔罪表现;

(三)没有再犯罪的危险;

(四)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

宣告缓刑,可以根据犯罪情况,同时禁止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从事特定活动,进入特定区域、场所,接触特定的人。

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如果被判处附加刑,附加刑仍须执行。

刑事谅解书,一般指刑事案件的受害人与嫌疑人或其家属之间,就刑事案件的结果达成和解,而由被害人一方所出具的法律性质的书面文件。谅解书一般在提起公诉至法庭质证环节完成,其在刑法上有着酌定减轻,从轻的效力。

刑事案件中被害人出具的《刑事谅解书》是对被告人量刑的重要证据,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常见犯罪的量刑指导意见》对于积极赔偿被害人经济损失并取得谅解的,综合考虑犯罪性质、赔偿数额、赔偿能力以及认罪、悔罪程度等情况,可以减少基准刑的40%以下,积极赔偿但没有取得谅解的,可以减少基准刑的30%以下,尽管没有赔偿,但取得谅解的,可以减少基准刑的20%以下。其中抢劫、强奸等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犯罪的应从严掌握。

谅解书是受害人向犯罪人员的家属开具的,一般由承办律师为犯罪嫌疑人进行具体办理。

谅解书前提造成受害人伤害,应当写明赔偿已达成协议,并且实际赔偿结束,如果没有致受害人伤害则无需要表述,但谅解书的重点要表达清楚受害者已经谅解,同时受害人请求免予追究被告人(犯罪嫌疑人)刑事责任。

取得被害人谅解是法院对被告人从轻处罚的一个情节,不是减轻处罚的情节。按《刑事诉讼法》第五编第二章当事人和解的公诉案件处理的刑事案件,嫌疑人、被告人和受害人达成谅解的,依法也只是从宽处理。

很多罪犯虽然的确是受害的人和他们的家人带来了伤害,但是因为事出有因而且对方也进行了善意的理解就给出了谅解书,但是因为谅解书只是说法院在判刑的时候会稍微降低一些,但是如果想要得到缓刑还是必须得看罪犯满不满足条件才可以决定的。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