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刑漏罪还可能判缓吗,缓刑考验期多久?
缓刑,全称刑法的暂缓执行,是指对触犯刑律,经法定程序确认已构成犯罪、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人,先行宣告定罪,暂不执行所判处的刑罚。那么,缓刑漏罪还可能判缓吗,缓刑考验期多久?
缓刑期间发现漏罪后还能判缓刑吗?
法律并没有明确规定缓刑期考验期间发现漏罪是否可以再判缓刑。但在司法实践过程中,对于这种情况,法官会认为犯罪人拒不认罪,没有认罪悔罪表现,是不适宜再宣告缓刑的。
依据《刑法》第七十七条 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犯新罪或者发现判决宣告以前还有其他罪没有判决的,应当撤销缓刑,对新犯的罪或者新发现的罪作出判决,把前罪和后罪所判处的刑罚,依照刑法第六十九条的规定,决定执行的刑罚。
缓刑是我们国家的刑罚执行方式的一种,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关怀,避免在复兴期间的交叉感染。根据《刑法》第73条的规定,对于,缓刑的考验期,拘役的缓刑考验期呢为原判刑期以上一年以下,但不能少于两个月。
缓刑适用于3年以下有期徒刑(数罪并罚时决定执行的有期徒刑刑期到中期的情况下,若其中一罪有判处缓刑的量刑,应附加吸收原则,使缓刑不再执行),中期和长期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累犯、犯罪集团首要分子,不适用缓刑。另:死刑缓期两年执行通常称为“死缓”,是收监,注意区分。
缓刑的条件:
其一是被判处拘役或者短期有期徒刑;
其二是犯罪分子确有悔改表现,法院认为暂不执行所判刑罚也不致于再危害社会;
其三是罪犯不属累犯和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
也就是说,适用缓刑是在犯罪分子已经被判处刑罚的前提下,再考虑犯罪分子的悔罪表现,认定其放在社会上是否确实不致再危害社会,决定是否执行刑罚。如何准确把握适用,关键在于怎样来认定已被判刑的罪犯“确实不致再危害社会”。
审判实践中,是否适用缓刑完全由人民法院作出决定,由于“确实不致再危害社会”没有统一的考量标准,因而有的考虑被告人犯罪的情节和案发后的悔罪表现、受害人的态度等等,在认定悔罪表现方面也大都将被告人是否具有法定从轻情节(如自首、立功、从犯、未成年人)、是否退赃退赔或赔偿受害人损失、是否缴纳罚金等作为考量因素,有的甚至将被告人不适宜监禁的因素(如疾病)、家庭因素(如需赡养老人、抚养子女)等一些与被告人相关联的不合法的客观因素作为适用缓刑因素考虑。
- 撞人后逃逸,造成一死两伤,会...2023-02-23
- 以女友被调戏为由,向他人索要...2023-02-23
- 怎么看最近朋友圈转发《建议拐...2023-02-23
- 男子将女友迎面撞向行驶中的公...2023-02-23
- 收购国家二级野生中药材犯罪吗2023-02-23
- 网络诈骗有什么特点,如何进行...2023-02-23
- 携七岁儿子投河自杀孩子溺亡,...2023-02-23
- 因为犯事被公安拘役了,拘役法...2023-02-23
- 侵占集体财产罪处罚的标准是什...2023-02-23
- 江苏一司机开车与电动车剐蹭,...2023-02-23
- 国家应该安置刑满释放的犯人吗...2023-02-23
- 怎么分辨警察穿的警服是真的还...2023-02-23
- 什么情形下适用数罪并罚?触犯...2023-02-23
- 疫情防控期间,刻意隐瞒行程的...2023-02-23
- 捕鱼(钓鱼)犯法吗?2023-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