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是否可以强制证人到庭作证,有什么法律依据?
法院强制执行是法院根据法律裁判结果对被告人采取的强制行为。这是一种特殊的强制措施,由人民法院执行人员按照法律文书的规定,强制被申请执行人完成指定的行为。那么,法院是否可以强制证人到庭作证,有什么法律依据?
法院可不可以强制证人到庭作证,证人义务是怎样规定的?
法院可以强制证人出庭作证。
证人义务
(一)证人必须了解案件情况。知道案件情况是证人的一个基本特征,也是成为证人的必备条件。证人对案件事实的了解,是在案件事实的发生过程中或发生之后形成的,在诉讼中,证人把在此之前形成的记忆通过语言文字再现出来,成为证人证言。
(二)证人作证的义务性。出庭作证是证人的义务,对于证人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证言,除非有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才得以拒绝。
(三)强制性。证人在作证时应当如实提供证言,如果作伪证或隐匿罪证,要负法律责任。
【法律依据】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九十三条,经人民法院通知,证人没有正当理由不出庭作证的,人民法院可以强制其到庭,但是被告人的配偶、父母、子女除外。 证人没有正当理由拒绝出庭或者出庭后拒绝作证的,予以训诫,情节严重的,经院长批准,处以十日以下的拘留。被处罚人对拘留决定不服的,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复议。复议期间不停止执行。
哪些证人应当出庭作证
证人是知道案件情况的人。法律规定,凡是知道案件情况的人,都有作证义务,因此,证人作证是证人的法定义务。在我国,证人作证的通常方式是以书面证言呈交法庭,而很少出庭作证。
为了确保案件质量,实现最低限度的司法公正,又考虑到证人大都不愿出庭作证的现状,新刑诉法要求部分证人必须履行出庭作证的义务。
应出庭而不出庭的法律后果
新刑诉法规定:“经人民法院通知,证人没有正当理由不出庭作证的,人民法院可以强制其到庭,但是被告人的配偶、父母、子女除外。证人没有正当理由拒绝出庭或者出庭后拒绝作证的,予以训诫,情节严重的,经院长批准,处以十日以下的拘留。”也就是说,新法对应出庭而不出庭的法律后果规定有三种:强制到庭、训诫与拘留。
以据传的方式强制证人到庭,是处理证人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通常做法。例外情形是被告人的近亲属有权拒绝出庭作证,这有利于家庭关系的维系。但不等于传统的“亲亲相隐”入法,因为近亲属依然不享有拒绝作证权,依然负有作证义务。对拒不出庭作证的证人尤其是强制到庭后继续无正当理由不提供证据的证人予以一定的处罚是必要的,因为有的案件证人出庭作证对正确定罪量刑有重大影响。法律明确的处罚方式是轻则予以训诫,重则予以短期治安拘留。
对证人拒不作证的最严厉的处罚是追究刑事责任。
-
工程纠纷未签合同如何起诉,有什么法律依据?
面对工程纠纷很多人都希望能够尽快的处理,但是有些工程纠纷当初合作的时候并没有签订合同,也没有用合同来归纳彼此的责任问题等...
-
未取得建设施工企业资质建设施工合同是否有效,有什么法律依据?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农村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是城市周边的城中村的农民靠租赁房屋越来越富有,故农民的房屋越建...
-
债权人没起诉能参加破产清算吗,有什么法律依据?
在处理各类案件的时候都会涉及到相应的起诉费用,也可以称之为诉讼费。诉讼费一般包括破受理费、职权调查费、公告费、送达费、法...
-
隐名股东的股权可以转让吗,有什么法律依据?
股权自由转让制度,是现代公司制度最为成功的表现之一。随着中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国有企业改革及公司法的实施,股权转让成为...
-
怎么确定二手房买卖合同效力,有什么法律依据?
二手房买卖是指已经在房地产交易中心备过案、完成初始登记和总登记的、再次上市进行交易。二手房是相对开发商手里的商品房而言的...
-
股东变更法定代表人受阻是否可以起诉,有什么法律依据?
一个公司的法人代表是公司的主要负责人,一般是由总经理或者董事长担任该职务。当法人代表不愿意继续担任的时候,就需要变更法定...
- 酒后殴打他人,造成被害人死亡...2023-02-23
- 如何办理企业无犯罪记录证明2023-02-23
- 如何证明犯合同诈骗罪?2023-04-26
- 构成诽谤罪的标准是什么?诽谤...2023-02-23
- 两人相互殴打导致一人受伤死亡...2023-02-23
- 什么行为属于网络犯罪?网络犯...2023-02-23
- 缓刑期间犯非法拘禁罪,会有什...2023-02-23
- 诈骗罪量刑标准是什么2023-02-23
- 借款后即逃匿构成诈骗罪吗,如...2023-02-23
- 法院判决宣告后,发现漏罪会如...2023-02-23
- 夜宵摊上寻衅滋事,会受到怎样...2023-02-23
- 他人存到自己银行卡的钱,不归...2023-02-23
- 坐牢假释需要走哪些程序,是怎...2023-02-23
- 共同犯罪的自首认定是怎样的,...2023-02-23
- 如何区分犯罪未遂和犯罪中止?2023-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