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认定犯罪中止,有什么法律规定?

所属栏目:法律知识/刑事案件

2023-02-23 11:23:43 41581

犯罪中止是指在犯罪过程中,行为人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因而未完成犯罪的一种犯罪停止形态。那么如何认定犯罪中止有什么法律规定

如何认定犯罪中止有什么法律规定

可以从以下方面对犯罪中止进行认定:

(一)行为人主观上具有中止犯罪的决意。

(二)行为人客观上实施了中止犯罪的行为。

(三)犯罪中止必须发生在犯罪过程中,而不能发生在犯罪过程之外。

(四)犯罪中止必须是有效地停止了犯罪行为或者有效地避免了危害结果。

《刑法》第二十四条规定,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

犯罪中止的成立应具备三个条件:

为了更好在司法实践中掌握犯罪中止应用,有必要对犯罪中止、犯罪未遂进行比较。犯罪的中止,是指在犯罪过程中,行为人自动中止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行为。

1、犯罪中止必须是发生在犯罪过程中,这是犯罪中止的时间性条件。

2、犯罪中止必须是行为人自动地中止犯罪,这是犯罪中止的自动性条件。这里的自动中止必须是彻底的。

3、犯罪中止必须是行为人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这是犯罪中止的有效性条件。犯罪既遂是对犯罪中止的绝对排斥。

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

犯罪的未遂,是指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行为。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