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妈妈遭遇诈骗被恐吓,冒充公检法人员的法律后果是怎样的?

所属栏目:法律知识/刑事案件

2023-02-23 11:21:14 37683

近年来网络诈骗手段层出不穷,令人防不胜防,甚至存在部分犯罪分子假借国家权力机关外衣实施诈骗等犯罪行为,那么准妈妈遭遇诈骗被恐吓冒充公检法人员的法律后果是怎样的?

准妈妈遭遇诈骗被恐吓冒充公检法人员的法律后果是怎样的?

公民冒充公检法不但是有责任的问题了,而是触犯了国家法律,构成诈骗罪造成严重后果的,要追究刑事责任。骗子冒充公安、检察院等国家司法机关人员,打电话给受害人,声称受害人的身份被冒用或者受害人涉嫌经济犯罪,要求配合司法机关工作,诱骗对方将钱财转到犯罪嫌疑人提供的账户是诈骗分子惯用的技俩。冒充公检法人员属于招摇撞骗,可以判处一年以上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冒充公安人员从重处理。

要想将被诈骗的钱追回来,首先可以报警,向警方提供相应财产证据以及涉嫌诈骗人员的各种信息。被诈骗的钱不一定能追回来,只能说有被追回来的可能,但概率很低,需要受害人配合以及相关部门的重视。待警方破案后如果追缴回了赃款可能性返给受害者,但赃款被挥霍,犯罪人又没有其他财产可供执行的,并且他的家属和其他人也不愿意替他退赃,则被骗的钱将不能被追回来。

结合实际,就此提出几点建议:

第一、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各类诈骗手段也层出不穷,大家务必提高自身安全防范意识,对异常事件保持警觉心理,必要时及时咨询律师,避免辛苦劳作付之东流。

第二、接到陌生电话尤其是来电显示存在“+”或“00”等情形,应保持警觉心理,不要轻易泄漏个人隐私。此外法律规定,公检法不允许通过电话、社交账号通知嫌疑人要求核查资金、将钱款转移至其指定账户,如出现上述情形,应第一时间到当地公安机关核辨真伪。

第三、不要贪图小便宜,在巨大的收益背后亦隐藏着风险,应理性对待,避免给犯罪分子留下可乘之机。

第四、如若不幸上当受骗,请第一时间到当地派出所或拨打110进行报案,公安机关越早介入,您的损失将越容易弥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