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坏交通工具罪,立案标准是什么?
破坏交通工具会对社会上不特定第三人造成严重的安全隐患,侵犯了交通运输安全,也会对社会秩序造成破坏,那么破坏交通工具罪的立案标准是什么,达到哪种程度就可以立案予以刑事处罚呢?
破坏交通工具罪立案标准是什么?
破坏正在使用中的火车、汽车、电车、船只、航空器,足以使上述交通工具发生倾覆、毁坏危险的,应当立案追究。本罪是危险犯,只要行为人破坏了正在使用中的交道工具;并且足以使交通工具发生倾覆、毁坏危险,就会威胁到不特定的多数人的人身和财产安全,不要求实际已经造成严重后果,就构成犯罪,应当立案追究。
《刑法》第一百一十六条 【破坏交通工具罪】破坏火车、汽车、电车、船只、航空器,足以使火车、汽车、电车、船只、航空器发生倾覆、毁坏危险,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破坏交通工具罪构成要件:
(一)客体要件
本罪侵犯的客体是交通运输安全。破坏交通工具不但给铁路、公路、水上、空中安全运输造成严重威胁,严重危害国家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也危及广大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
(二)客观要件
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实施破坏火车、汽车、电车、船只、航空器的行为,并且足以使其发生倾覆、毁坏危险。破坏的方法多种多样,如放火、爆炸、拆卸或砸毁重要机件,故意违章操作制造事故,在修理中制造隐患并交付使用等。实施破坏行为足以使火车等特定交通工具发生倾覆、毁坏的危险,才构成本罪。所谓倾覆是指车辆倾倒、颠覆、船只翻沉、航空器坠落等。所谓毁坏是指使交通工具完全报废,或受到严重破坏,以致不能行驶或不能安全行驶。倾覆、毁坏危险则指破坏行为虽未实际造成交通工具倾覆、破坏,但具有使之倾覆、毁坏的实际可能性和危险性。
(三)主体要件
本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即凡年满16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可构成。
(四)主观要件
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包括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即行为人明知其破坏行为足以造成交通工具倾覆、毁坏的危险,并希望或者放任这种危险的发生。
本罪与破坏交通设施罪的区分
破坏交通设施罪和破坏交通工具罪都是危害交通运输安全的犯罪,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侵犯的对象不同。破坏交通设施罪侵犯的对象是正在使用中的轨道、桥梁、隧道、公路、机场、航道、灯塔、标志等保证交通工具正常行驶的交通设施,通过破坏这些交通设施来达到引起火车、汽车等交通工具发生倾覆、毁坏危险;而破坏交通工具罪侵犯的对象则直接指向正在使用中的火车、汽车、电车、船只、航空器等交通工具本身,通过破坏交通工具本身,来引起交通工具发生倾覆、毁坏危险。
- 犯罪后逃跑又返回自首的,是否...2023-02-23
- 高价销售口罩的行为,违法吗2023-02-23
- 两人没有共谋的抢劫同一个人是...2023-02-23
- 非法吸收资金,会受到怎样的处...2023-02-23
- 敲诈勒索人家500元,要判刑...2023-02-23
- 故意伤害致人死亡该判多少年?...2023-02-23
- 信用卡欠款三千能否立案?信用...2023-02-23
- 青少年犯罪处罚的法律依据是怎...2023-02-23
- 纠集他人参与斗殴,造成人员伤...2023-02-23
- 詹木灵律师:取保候审的保释金...2023-02-23
- 聚众赌博罪和开设赌场罪的区别2023-02-23
- 共同犯罪中的帮助犯怎么判刑,...2023-02-23
- 预防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期间销售...2023-02-23
- 疫情期间传播国家分裂信息的,...2023-02-23
- 被别人故意诽谤应如何收集证据...2023-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