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急避险的成立要符合什么条件?

所属栏目:法律知识/其他

2023-03-19 17:58:41 11196

紧急避险在一定程度上与正当防卫是比较类似的,因此导致不少人无法准确区分开这二者,实践中就闹出了不少的笑话。然而无论是正当防卫还是紧急避险,其实此时都是需要具备了相应的条件才行。

紧急避险的成立要符合什么条件

1、紧急避险的主观条件,即紧急避险的目的,是为了保护合法权益免遭正在发生的危险的损害。

2、紧急避险的起因条件,即紧急避险必须有需要避免的危险存在。危险的主要来源有四种:

一是人的危害行为;

二是自然灾害;

三是动物的袭击;

四是人的生理疾患。

3、紧急避险的时间条件必须是危险正在发生。所谓危险正在发生,是指已经发生的危险将立即造成损害或正在造成损害而尚未结束。

4、紧急避险的对象条件,只能是第三者的合法权益,即通过损害无辜者的合法权益保全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合法权益。

5、紧急避险的可行性条件,即紧急避险只能是出于迫不得已。

6、紧急避险的限度条件,是指紧急避险对合法权益所造成的损害不能超过必要限度。

律师解析:

对于紧急避险造成的损害,该如何赔偿呢,根据我国法律,紧急避险造成损害的,由引起险情发生的人承担民事责任。

如果危险是由自然原因引起的,紧急避险人采取的措施又无不当,则行为人不承担民事责任;受害人要求补偿的,可以责令受益人适当补偿。因紧急避险采取措施不当或者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的,紧急避险人应当承担适当的民事责任。民法第一百二十九条规定,因紧急避险造成损害的,由引起险情发生的人承担民事责任。

如果危险是由自然原因引起的,紧急避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或者承担适当的民事责任。紧急避险采取措施不当或者超过必要的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的,紧急避险人应当承担适当的民事责任。

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采取的紧急避险行为,造成损害的,不负刑事责任。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一条

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采取的紧急避险行为,造成损害的,不负刑事责任。

紧急避险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第一款中关于避免本人危险的规定,不适用于职务上、业务上负有特定责任的人。

延伸阅读
  • 如何判定信用卡套现行为?

    很多朋友在刷卡时可能都遇到过刷卡后,被银行客服核实是否是本人刚刚真实刷卡消费,或者询问具体地点,等等信息。其实银行为了持...

  • 公司名称多久可以变更?

    公司的名字很重要,因为公司不是一个具体的人,只是一个大家“想象的共同体”,这就难免更虚拟化,所以一个与众不同又好记的企业...

  • 银行破产,用户的存款咋办?

    银行存款目前仍然是老百姓最主要的投资理财方式,因为存款保本保息,50万之内受到存款保险条例的保护,所以非常安全,在这种情...

  • 行政拘留60岁还执行拘留吗?

    行政拘留是最严厉的一种行政处罚,通常适用于严重违反治安管理但不构成犯罪,而警告、罚款处罚不足以惩戒的情况。

  • 买保险受益人可以写自己吗?

    现在购买保险的人越来越多了,因为保险可以保障我们的一些权益,在购买保险的时候也有很多注意事项,一定要注意遵守,买保险的时...

  • 如何认定破产程序中的共益债务?

    人民法院对于共益债务的认定应当重点审查是否具有“共益性”的实质标准,原则不应突破“破产受理日”的时间限制,并结合举证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