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解读—与民众息息相关的法律问题
民法典对防范“性骚扰”的规定,有何现实意义?
程啸解读:性骚扰话题,是社会上很关注的问题。之前的妇女权益保障法对性骚扰有规定,但其缺陷在于,只是一个宣誓性规定,如规定不得对妇女进行性骚扰。另外,性骚扰的对象仅限于妇女。实际生活中,同性之间、异性之间都可能存在性骚扰。
民法典在人格权编的身体权和健康权部分,对性骚扰问题作出规定,而且非常全面。首先,民法典规定身体权、健康权部分,体现了性骚扰是侵害别人对其身体的自由支配,如别人的隐私部位不能去触摸。另外,性骚扰对他人的身心健康会造成损害。长期的性骚扰,会让受害者饱受压抑,心理健康受损。
其次,民法典明确界定了性骚扰,其本质是违背他人意愿。性骚扰不同于刑法上的强制猥亵情形,那些情形已经构成违法甚至犯罪,如触犯治安管理处罚法。若没有达到这种程度,规定其承担民事责任就很重要。
在民事责任中,一方面,当然要让实施性骚扰的人承担责任;另一方面,同时也要注意,性骚扰者为何可以做到违背别人意愿。受害者往往有忍辱偷生、不敢反抗的情况,因为很大程度上双方有职务上的从属关系。上下级之间,受害者碍于施害者的地位,不敢做声。甚至在某些高校,老师对学生有学业上的控制关系,要是说出去了,他可能就毕不了业。所以,民法典特别强调这类机关、企业、学校等单位,要建立起预防机制和投诉机制。
实际上,单位建立相关规章制度后,一旦发生这类事情,可以很快启动调查程序。有时单位的处理会比到法院诉讼更有效率,也更有威慑力。劳动法有明确规定,劳动者实施性骚扰,单位可以直接解除劳动合同,而且不予经济补偿。高校里,按照教育部师德师风建设要求,对存在性骚扰的老师,可以一票否决。别说晋升职称,连饭碗都保不住,会被直接被开除。
民法典专门对预防和制止性骚扰作了顶层设计,提供了基本的法律依据。下一步,会有各种具体规定,如劳动法、教育法等许多法律中都要有相应的措施。民法典规定的预防、制止义务,单位违反了也要承担责任,雇主可能因没履行这种安全保障义务,要为雇员的性骚扰行为承担相应的补充责任。
民法典能否跟得上网络信息时代的步伐?
程啸解读:民法典充分关注了我们处在信息时代、网络社会的情况。在民法典立法过程中,包括我在内的一些学者,建议在合同编里规定一个网络服务合同章,最后没能专设这一章。但这并不影响民法典对网络社会的规范。
比如,总则部分提到网络虚拟财产的保护;合同编中有关网络合同的订立,规定订单提交时合同就已订立,快递签收了就意味着合同已履行交付。还有一些信息服务,如购买了一个网站的VIP会员,对方将相关数据发送给购买者,会员身份可以识别了,这算合同履行了。
另外,对网络上多发的涉及侵害他人隐私、名誉、肖像等行为,在民法典人格权编中都有相应的规范。对于网络侵权行为,原来的侵权责任法只有第36条规定,如今民法典里采取4个条文来详细规定,如采取通知删除等必要的措施规则,赋予了网络用户可以要求网络服务提供者采取措施的权利,而且网络服务提供者应当根据网络服务及时采取删除、屏蔽、断开链接等措施,以便预防和制止网上的侵权行为。
当然,网络技术发展很快,有一些问题可能还不适于在民法典中作出规定,如大家很关注的网约车问题,发生交通事故后谁承担责任。
程啸解读:关于网约车的问题,当初做民法典侵权责任编草案时,早期是有写入的,后来删除了,考虑到这个问题还处在发展变化中,民法典作为一部基本法,一旦规定就不能频繁修改,所以,这类不是很成熟、很稳定的规则,放到民法典中反而不利于对其规范。
网约车属于新业态,发生交通事故后,乘车人、开车人、网约车平台,到底谁担责?民法典没直接对其进行规定,并不意味着现有规则不足以解决这类问题。人民法院可依照侵权责任编里的相关规则,解决不同情形下网约车的责任承担问题。
一些熊孩子背着大人巨额游戏充值、打赏主播。民法典如何解决这类问题?
程啸解读:确实有过类似案件发生。如一个孩子把父母的几十万元用于打赏主播。对于这类行为,民法方面有规范,他无民事行为能力而从事的这种民事法律行为是无效的。现在的孩子很小就懂得用手机、电脑玩游戏,还有给直播打赏的。
最高法在相关司法解释中明确,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未经其监护人同意,参与网络付费游戏或者网络直播平台“打赏”等方式,支出与其年龄、智力不相适应的款项,监护人请求网络服务提供者返还该款项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这是在强调网络直播平台对于打赏人身份的审核义务,应该判断他是否为不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对于一个八岁以上未满十八岁的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这涉及到他的行为与其智力、理解力相适应的问题。有的时候,孩子一冲动,可能几十万就没了,这也超出了他的认知范围。民法典中关于民事法律行为能力的规定,是可以解决这类问题的。
扶不扶?劝不劝?这可能是一些人遇事时的纠结。民法典如何为公民的善意之举撑腰?
程啸解读:民法典通过之前,民法总则就规定,首先要分清这个行为到底是不是在救助他人?是不是他实施的侵权行为?如果是你把别人撞伤,从法律上你有义务去救助别人;如果只是个路人,看见有人摔倒了,你不是法定的救助义务人,而自愿救助他人,这种情况下,就算给这个人造成损害,也不需要承担赔偿责任。
民法典有规定,见义勇为过程中遭受损害的,可以找侵权人赔;在救助倒地人时,自己被另一辆车撞伤,可以要求撞人者赔,如果这人逃逸或根本没有赔偿能力,也可要求被救助人给予相应补偿。
所以,民法典从两个方面保障人们见义勇为。对于见义勇为遭受损害的,民法典总则里规定,自愿救助他人给对方造成的损害是免责的。生活中常会遇到这种情况,民法典在此回应了群众的呼声。
-
“借”肚子生孩子的行为,会有哪些法律问题?
二孩政策全面放开以来,70后、80后加入了再育的行列,高龄孕妇井喷式增加,不孕不育成为想生育二孩家庭的最大心病。于是就有...
-
将宠物制作成盲盒出售,涉及违反哪些法律问题?
“永远不知道下一个盒子里是什么,但永远充满期待。”这是盲盒的吸引力所在。而宠物“活体盲盒”的存在,看似迎合了某些人群的特...
-
“快递盲盒”成“侵权盲盒”,其中的法律问题是什么?
“生活就像盒子里的巧克力,我们永远不知道下一块是什么。”《阿甘正传》里的这句台词一度被用来形容盲盒的神秘之处,让无数玩家...
-
老人集市卖鸽子被强行低价买走,“强买”行为涉及哪些法律问题?
都说顾客就是上帝,但是作为顾客也不能强行低价购买别人的东西,商家卖东西讲究明码标价,难道顾客不也应该尊重商品的价值么?与...
-
双十一 定金和尾款相关法律问题,“双十一”付的定金能退吗?
根据《民法典》规定,对于给付定金方不履行合同义务的,无权请求返还定金;接受定金方不履行合同义务的,则应当双倍返还定金。
-
李帅彬律师:借名买车相关法律问题分析
在小客车指标日益具有稀缺性的当下,借名买车虽然可以一定程度上解决日常生活及工作的需求,但从法律上来看,借名买车是违反北京...
- 没签合同工程发生纠纷应该怎么...2023-03-16
- 男子凌晨3点放烟花为自己庆生...2023-03-18
- 法院对被执行人的哪些财产不得...2023-03-19
- 主动补报环评文件还需承担责任...2023-02-27
- 手机找不到需要处理什么?2023-02-27
- 开车撞人后该承担什么法律责任...2023-02-27
- 欠钱不还有办法要回吗2023-02-27
- 4斤草莓竟能称到11斤,路边...2023-03-19
- 男孩幼儿园被同学剪断耳廓,幼...2023-02-27
- 滞纳金与违约金可同时主张吗2023-02-27
- 高铁霸座什么后果2023-02-27
- 消费者无理由退货的运费一般由...2023-02-27
- 男子学习反诈知识后竟主动联系...2023-03-18
- 特斯拉被判退一赔一,销售欺诈...2023-02-27
- 人格权的消极职能是什么2023-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