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行航班上打开舱门,将承担什么法律后果?

所属栏目:法律知识/其他

2023-03-18 18:19:07 23666

近日美国航空公司的一架航班上,一名女子试图打开飞机舱门还咬伤了一名空乘,飞机在高空舱门突然打开,最大的危险就是失压,此外还会造成缺氧和低温,非常危险。这种行为会严重危害飞行安全,严重时可能导致飞机坠毁。那么飞行航班上打开舱门,将承担什么法律后果?

甲某在飞机飞行中突然要下飞机,并且试图打来飞机舱门,不听他人劝阻和空乘人员的阻拦,执意要打开舱门,请问飞行航班上打开舱门,将承担什么法律后果?

违反规定打开飞行中航班上的舱门,严重危害飞行安全,航空公司有损失的,可以要求其承担民事赔偿责任,危及飞行安全,足以使民用航空器发生坠落、毁坏危险的,涉嫌破坏交通工具罪,应当承担刑事责任。

1、民事责任

因打开飞行航班舱门,造成飞机设施毁损或者其他人员、财产损害的,航空公司有权要求其承担侵权责任,赔偿损失。

2、刑事责任

如果打开飞行航班舱门,其行为危及到飞行安全,足以使飞机发生坠落、毁坏危险的,涉嫌破坏交通工具罪,应当依法承担刑事责任。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造成严重后果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六十五条 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依照法律规定推定行为人有过错,其不能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3、行政责任

根据我国行政法律规定,擅自移动使用中的航空设施的,处10日以上15日以下拘留。

《刑法》第一百一十六条 【破坏交通工具罪】破坏火车、汽车、电车、船只、航空器,足以使火车、汽车、电车、船只、航空器发生倾覆、毁坏危险,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刑法》第一百一十九条 【破坏交通工具罪】【破坏交通设施罪】【破坏电力设备罪】【破坏易燃易爆设备罪】破坏交通工具、交通设施、电力设备、燃气设备、易燃易爆设备,造成严重后果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三十四条 盗窃、损坏、擅自移动使用中的航空设施,或者强行进入航空器驾驶舱的,处10日以上15日以下拘留。

在使用中的航空器上使用可能影响导航系统正常功能的器具、工具,不听劝阻的,处5日以下拘留或者500元以下罚款。

如果对飞机中的人使用暴力,危机飞行安全的,还可能构成使用暴力危害飞行安全罪。

指对飞行中的民用航空器上的人员使用暴力,危及飞行安全的行为。其主要特征是:主观方面是故意;客观方面是对飞行中的民用航空器上的人使用暴力,危害公共安全;犯罪主体为一般主体;犯罪者只要危及飞行安全,不论后果如何,即构成本罪。

根据法律规定,对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应处以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造成严重后果的,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