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效的民事法律行为有哪些?

所属栏目:法律知识/其他

2023-03-18 18:10:46 49712

民事法律行为想要有效必须满足一定的条件,那么无效的民事法律行为有哪些

1.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效力性强制规定的民事法律行为。

2.违背公序良俗 :

(1)违反性道德。(2)违反婚姻伦理。(3)违反家庭伦理。(4)贬损人格尊严。(5)过度限制自由。(6)践踏宪法基本 权利。(7)违反公平竞争。(8)政府特许之外的射幸合同。

3.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独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 ;

4.行为人与相对人以虚假的意思表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 ;

5.恶意串通损害他人合法权益 :

①须表示与内心不一致;②须有恶意通谋;③须损害他人的合法权益。

1.无效的民事法律行为,自始、当然、确定、永远、绝对无效,任何人、任何时候均可以主张无效。

2.法院或仲裁机构可以主动审查民事法律行为是否存在无效的因素,其宣告不受期限限制 。

3.民事法律行为无效后,行为人因该行为取得的财产,应予以返还(即恢复原状)。不能返还或没有必要返还的,应折价 补偿;有过错的一方应赔偿对方因此所受到的损失。各方都有过错的,应当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三、民事法律行为无效的特殊情形有以下几种:

1.流押条款

(1)抵押权人在债务履行期届满前,不得与抵押人约定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时抵押财产归债权人所有。

(2)质权人在债务履行期届满前,不得与出质人约定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时质押财产归债权人所有。

2.定金合同

定金的数额由当事人约定,但不得超过主合同标的额的 20%;当事人约定的定金数额超过主合同标的额 20%的,超过的部分,法院持不予支持。

3.无效的格式条款:提供格式条款一方免除其责任、加重对方责任、排除对方主要权利的该条款无效。

4.无效的免责条款

(1)造成对方人身伤害;

(2)因故意或重大过失造成对方财产损失。

5.自然人之间的借贷合同,下列情形认定为无效:

(1)套取金融机构贷款转贷的;

(2)以向其他营利法人借贷、向本单位职工集资,或以向公众非法吸收存款等方式取得的资金转贷的;

(3)未依法取得放贷资格的出借人,以营利为目的向社会不特定对象提供借款的;

(4)出借人事先知道或应当知道借款人借款用于违法犯罪活动仍然提供借款的;

(5)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的;

(6)违背公序良俗的。

【法律依据】

《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三条,具备下列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

(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二)意思表示真实;

(三)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

以上就是“无效的民事法律行为有哪些?”的相关内容,民事法律行为想要有效必须满足意思表示真实、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以及该民事法律行为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也不违反公序良俗。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