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职工的劳动保护都有哪些?具体规定又是怎样的?

所属栏目:法律知识/劳动纠纷

2023-03-14 09:11:50 35632

女职工因为特殊的生理条件导致在工作中不能从事一些特殊的工作,我国的劳动法针对女职工这类特殊的人群作了特殊的保护规定。女性在社会中比较弱势的群体,护女职工权益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只有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加强领导,人大加强立法、监督执法,政协加强关注、有力督促,有关部门各司其职、齐抓共管,不断完善社会化的维权工作格局,女职工维权工作的天地才能广阔,方式才能灵活,成效才能显著。

合同上规定,半年内如果怀孕按照自动离职处理,请问这是不是违反了法律法规?

按照法律规定确实是违反了法律,侵犯了女性职工的生育权,用人单位不得因女职工怀孕、生育、哺乳降低其工资、予以辞退、与其解除劳动或者聘用合同。

此外,还有其他的一些特殊保护:

女职工在孕期不能适应原劳动的,用人单位应当根据医疗机构的证明,予以减轻劳动量或者安排其他能够适应的劳动。对怀孕7个月以上的女职工,用人单位不得延长劳动时间或者安排夜班劳动,并应当在劳动时间内安排一定的休息时间。怀孕女职工在劳动时间内进行产前检查,所需时间计入劳动时间。

女职工生育享受98天产假,其中产前可以休假15天;难产的,增加产假15天;生育多胞胎的,每多生育1个婴儿,增加产假15天。女职工怀孕未满4个月流产的,享受15天产假;怀孕满4个月流产的,享受42天产假。

女职工产假期间的生育津贴,对已经参加生育保险的,按照用人单位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标准由生育保险基金支付;对未参加生育保险的,按照女职工产假前工资的标准由用人单位支付。女职工生育或者流产的医疗费用,按照生育保险规定的项目和标准,对已经参加生育保险的,由生育保险基金支付;对未参加生育保险的,由用人单位支付。

对哺乳未满1周岁婴儿的女职工,用人单位不得延长劳动时间或者安排夜班劳动。用人单位应当在每天的劳动时间内为哺乳期女职工安排1小时哺乳时间;女职工生育多胞胎的,每多哺乳1个婴儿每天增加1小时哺乳时间。

女职工比较多的用人单位应当根据女职工的需要,建立女职工卫生室、孕妇休息室、哺乳室等设施,妥善解决女职工在生理卫生、哺乳方面的困难。

在劳动场所,用人单位应当预防和制止对女职工的性骚扰。

目前,我国不少私营企业、合资企业、独资企业主法律意识淡薄,别说对女职工的劳动保护,就是对男职工的劳动保护也未尽人意。他们只顾赚钱,成了新时期的“资本家”,他们的目的是赚取最大的利润,而不考虑工人的死活。《劳动法》等法律、法规规定的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工资、劳动安全卫生、职业培训、社会保险等制度,他们是置若罔闻,我行名素。他们的思想意识是赚钱而没有劳动保护的概念,在这些企业工作的女职工的合法权益被侵犯的事情屡见不鲜。女职工们经常加班加点,劳动与工资不能挂钩,同工不能同酬,生病、怀孕、生孩子就有可能被辞退,职工培训、社会保险仅是形式上的,甚至就没有。

尽管我国《劳动法》在第七章专章规定了对女职工的特殊保护,在此前,国务院、劳动部也分别颁布了《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和《女职工禁忌劳动范围的规定》,但由于法律、法规规定的尚不尽人意,而且有些规定又滞后于社会形势的发展,致使在保护女职工合法权益方面出现漏洞,也给在女职工劳动保护方面出现了“无法可依”的局面。

延伸阅读
  • 离职后还可以劳动仲裁吗?

    很多小伙伴在职期间可能不懂,在离职之后才听到别人告诉自己公司的行为侵害了自己合法的劳动权益,于是想去劳动仲裁。想到这里,...

  • 没有签劳动合同,事实劳动关系如何认定?

    当下经济高速发展,用工形式多样,经常会出现实际工作但未与公司签订劳动合同的情况,有的人觉得签不签合同都不影响工作,但员工...

  • 法律规定不赡养父母怎么判?

    古语云:“乌鸦反哺 羔羊跪乳”。警喻人们要懂得感恩父母、孝养长辈。赡养老人不仅是道德与情理上的问题,更是法律规定的每个公...

  • 辞退n+1补偿是什么意思?

    生活中的离职在法律上主要分为以下几种形式:协商一致离职、企业单方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单方解除劳动合同、劳动合同终止、事实...

  • 单位不交社保是否可以马上辞职?

    无论是单位,还是劳动者,在职期间对于社保问题,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按时参保缴费,这样各项社保待遇才不会受到影响。

  • 签了劳动合同可以辞职吗?

    劳动者与公司签订劳动合同后是不可以随随便便辞职的,劳动者辞职的,需要提前一个月以书面的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就可以解除劳动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