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规定社保补缴可以跨年吗,补缴的办理流程是怎样的?
社保现在的作用已经不仅限于提供各种保障,在一些城市涉及到买房、买车、落户等,都需要社保连续缴纳的证明。这就涉及到一部分人,因为某些原因导致社保断缴,有的断缴月份已经跨年,在这种情况下社保补缴可以跨年吗?
网友咨询:公司去年未缴纳的社保,今年已经算跨年了,能补缴吗?
黑龙江大地律师事务所张小双律师解答:
法律规定社保补缴可以跨年,但是以个人名义参保的,如果漏缴不能够进行补缴,只有是单位原因造成的漏缴才能够进行补缴,并且补缴五险。
补缴的流程是:
社保跨年补缴保险费需提供《就业登记花名册》以及补缴起、止月份(补缴跨年度的每年度还需提供任意两个月)本人发放工资的会计凭证。通过劳动仲裁、劳动监察、人民法院等部门出具生效法律文书明确补缴事项的,需提供法律文书原件及复印件。
参保单位给职工社保跨年补缴保险费,需携带补缴社会保险费材料,其中市内四区参保人员补缴起、止时间超过12个月的,到市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基金处)申报审核,补缴审核通过的,参保单位持补缴申请表到参保所属区、市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办理补缴;其他情况到当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办理补缴申报审核手续。
《社会保险法》第六十三条第一款,用人单位未按时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的,由社会保险费征收机构责令其限期缴纳或者补足。
张小双律师解析:
社会保险是指一种为丧失劳动能力、暂时失去劳动岗位或因健康原因造成损失的人口提供收入或补偿的一种社会和经济制度。社会保险的主要项目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
社会保险计划由政府举办,强制某一群体将其收入的一部分作为社会保险税(费)形成社会保险基金,在满足一定条件的情况下,被保险人可从基金获得固定的收入或损失的补偿。
社会保险费的征集方式
1.比例保险费制
这种方式是以被保险人的工资收入为准,规定一定的百分率,从而计收保险费。采用比例制,原来社会保险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补偿被保险人遭遇风险事故期间所丧失的收入,以维持其最低的生活,因此必须参照其平时赖以为生的收入,一方面作为衡量给付的标准,另一方面又作为保费计算的根据。
以工作为基准的比例保险费制最大的缺陷是社会保险的负担直接与工资相联系,不管是雇主雇员双方负担社会保险费还是其中一方负担社会保险费,社会保险的负担都表现为劳动力成本的增加,其结果会导致资本排挤劳动,从而引起失业增加。
2. 均等保险费制
即不论被保险人或其雇主收入的多少,一律计收同额的保险费。这一制度的优点是计算简便,易于普遍实施;而且采用此种方法征收保险费的国家,在其给付时,一般也采用均等制,具有收支一律平等的意义。但其缺陷是,低收入者与高收入者缴纳相同的保费,在负担能力方面明显不公平。
社保缴费基数
社保的缴费基数,是指企业或者职工个人用于计算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工资基数,用此基数乘以规定的费率,就是企业或者个人应该缴纳的社会保险费的金额。
各地的社保缴费基数与当地的平均工资数据相挂钩。它是按照职工上一年度1月至12月的所有工资性收入所得的月平均额来确定的。每年确定一次,且确定以后,一年内不再变动,社保基数申报和调整的时间,一般是在7月。
企业一般以企业职工的工资总额作为缴费基数,职工个人一半则以本人上一年度的月平均工资为个人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工资基数。在我国,缴费基数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根据用人单位的申报,依法对其进行核定。
经过多年的法律服务工作,本律师熟悉法院办案流程,熟悉庭审程序,在合同类、劳动争议、工伤赔偿、交通事故人身损害赔偿、借贷、婚姻家庭等方面获得了大量实践经验,为当事人争取最大的利益是一直坚持的原则。
-
单位不交社保是否可以马上辞职?
无论是单位,还是劳动者,在职期间对于社保问题,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按时参保缴费,这样各项社保待遇才不会受到影响。
-
交社保必须有劳动合同吗?
在我国的劳动者权益保护的规定中,我国的用人单位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三十日内为其职工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申请办理社会保险登记。如...
-
个人缴纳社保,必须交够30年吗?
想必绝大多数打工人都清楚,只要参保缴费累计满15年,达到国家法定退休年龄后,就能终身领取养老金,晚年生活不愁没钱花,有些...
-
试用期单位不缴社保合法吗?
单位以试用期为由,不为员工缴纳社保,这合法吗?
-
员工个人自愿不交社保可以吗?
实践中,劳动者出于各种原因不愿意缴纳社会保险的现象比较普遍,很多用人单位也乐见劳动者不愿缴纳社保保险,毕竟这也可以降低用...
-
刚办理退休,就突发疾病去世了,生前交的社保是不是白交了?
根据我国社会保险法的规定,社会保险可以分为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工伤保险,其中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
- 单位入职两个月没签劳动合同违...2023-03-13
- 企业因受疫情影响导致生产经营...2023-03-13
- 多久不到岗会被辞退2023-03-13
- 低于标准的工资能要求增加吗2023-03-13
- 限制戒毒人员就业是否构成就业...2023-03-13
- 劳动合同没到期能辞职吗,要向...2023-03-13
- 失业保险金领取条件2023最...2023-02-20
- 容易患职业病的人员是否一定要...2023-03-14
- 怀孕女职工不得从事哪些劳动?2023-03-28
- 新身份证到手后老身份证怎样完...2023-03-13
- 员工遭到不公证待遇怎么办2023-03-13
- #招聘称考不上本科是智商有问...2023-03-13
- 一等功是什么概念?2023-03-14
- 工伤认定报销时间有限制吗,时...2023-03-13
- 企业受到疫情影响导致生产经营...2023-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