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手车买卖时,欺诈的认定标准是怎样的?

所属栏目:法律知识/交通事故

2023-02-23 10:32:56 24649

二手车市场生意火爆,然而不可忽视的是,高成交量背后可能遇到的法律问题,典型的如与违约、欺诈相关联的“事故车”的认定。那么二手车买卖时欺诈的认定标准是怎样的

王某通过二手车经销商A公司购得一台宝马车,买卖合同中约定出卖方应当确保该车辆无事故、无泡水、无火烧,若有上述情况,买方有权退车。车辆交付后,王某在使用车辆过程中发现该车多处位置存在大量水渍,经鉴定,系该车辆属于泡水车。那么二手车买卖时欺诈的认定标准是怎样的

欺诈的构成要件为:

(1) 主观上的故意,即行为人明知自己告知对方的情况是虚假的或者明知自己隐瞒对方真实情况,会使对方陷入错误意思表示,仍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

(2) 基于欺诈的主观心理而作出外部行为;

(3) 受欺诈人因欺诈陷入错误的认识;

(4)受欺诈人基于错误的认识作出意思表示(即错误的意思表示与欺诈行为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经营者从事产品或服务的经营活动,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经营者应当对其提供的产品或服务所具有的足以左右或影响消费者购买决定的特性进行全面、充分、明确说明。

欺诈中的不作为应该是负有告知义务时的不作为,经营者仅对直接影响消费者选择权行使的信息负有告知义务,并非所有信息均应告知消费者。

作为买受人,在购买车辆时,也应当通过各方渠道积极了解车辆的事故记录、维修记录,在接受车辆时应当仔细检查并在此基础上作出是否购买的决定,而非将验车的责任全部交予出卖人。

且基于二手车本身的特性,车辆正常使用过程中的自然老化、磨损以及不影响车辆本身安全性或者不会导致车辆价值重大贬损的轻微事故及维修一般不属于重大质量瑕疵,经营者未予披露的,一般不宜认定构成《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十五条规定的欺诈行为。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