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承权有可能会被剥夺吗?怎样情况下会被剥夺?

所属栏目:法律知识/婚姻家庭

2023-02-23 17:15:15 29357

财产继承,通常是由于继承人与被继承人之间存在亲属关系,比如一个人一旦身故,除了有遗嘱特别指定的继承人外,其财产通常由其配偶、子女、父母来继承,在遗产继承纠纷中,首先要确定的便是继承权主体,也即哪些人具有遗产继承资格。而遗产继承资格的确定,在没有遗嘱的情况下,应依法定遗嘱的方式来分割遗产。而依法定继承相关亲属关系的确定,则是依据《婚姻法》所规定的亲属关系间权利义务来明确是否具有继承资格的。在现实生活中,不管是否留有遗嘱,如果继承人实施了某种伤害被继承人或者其他继承人的行为,可能会被剥夺继承权。

法定继承人能够被遗嘱剥夺继承权吗?我国《继承法》第十六条规定:“公民可以依照本法规定立遗嘱处分个人财产,并可以指定遗嘱执行人。公民可以 立遗嘱将个人财产指定由法定继承人的一人或者数人继承。公 民可以立遗嘱将个人财产赠给国家、集体或者法定继承人以外的人。”由此可见,立遗嘱人可以自由依法处分其财产,从一定 意义上说是可以剥夺法定继承人的继承权的,但是,需要注意 的是,遗嘱应当对缺乏劳动能力又没有生活来源的继承人保留必要的遗产份额。

《继承法》第七条规定继承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丧失继承权:1、故意杀害被继承人的;2、为争夺遗产而杀害其他继承人的;3、遗弃被继承人或者虐待被继承人情节严重的;4、伪造、篡改或者销毁遗嘱情节严重的。继承人丧失继承权由人民法院认定并判决,怎样认定继承人的上述行为呢?一、 继承人故意杀害被继承人的,不论是既遂还是未遂,均应确认其丧失继承权;二、 为争夺遗产而杀害其他继承人的,不论是既遂还是未遂,只要是为继承财产而实施了故意杀害其他继承人的,丧夫其继承权;三、 继承人虐待被继承人情节是否严重,应从实施虐待行为的时间、手段、后果和社会影响等多方面认定;对被继承人虐待情节严重,不论其是否被追究刑事责任,都将丧失继承权;继承人虐待被继承人情节严重,或者遗弃被继承人的,事后经教育确有悔改表现,并且得到被继承、被遗弃人的谅解、宽恕,不丧失继承权;四、 继承人篡改、伪造或者销毁遗嘱,侵害了缺乏劳动能力又无生活来源的继承人的利益,并造成其生活困难,情节严重的,丧失继承权。只要公民所立的遗嘱没有违反法律和政策的规定,就是合法有效的,不需要经过继承人的同意。但是,如果继承人实施了伤害被继承人或其他继承人的行为,在危害行为达到一定程度时,法律会剥夺其继承权。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