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赠具体是什么意思?那么遗赠怎样会有法律效力?

所属栏目:法律知识/婚姻家庭

2023-02-23 17:15:09 29435

遗赠是指被继承人通过遗嘱的方式,将其遗产的一部分或全部赠予国家、社会或者法定继承人以外的人的一种民事法律行为,而于其死亡时发生法律效力的民事行为。遗嘱是立遗嘱人生前对其遗产所作的处分或对其他身后事务所作的安排,并在死亡时发生效力的单方民事法律行为。遗赠与遗嘱继承都是通过遗嘱方式处分财产,这两种方式在形式上有许多相似之处,但区别是明显的。受遗赠人可以是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或国家,但必须不是立遗嘱人的法定继承人;而遗嘱继承人只能是自然人,并且必须是法定继承人。

继承,如果不声明继承或是放弃,到期之后就示为继承.

遗赠,如果不声明继承或是放弃,到期之后就示为放弃.

为什么同样都是不声明,结果却不一样?

继承权是公民的基本权利之一,当遗产继承时,继承人的权力在法律上默认为继承,所以只要不声明放弃,就表示为继承;而遗赠的时候,财产所有人死后将财产转赠某人(这个人是继承人以外的人),是赠予的行为。也就是说被指定的人可以选择要或者是不要,在这不作声明的情况下法律默认为放弃。

遗赠法律上是承认的,但需要达到一定的条件,遗赠的有效条件:

1、据以确认受遗赠权的遗嘱必须是合法有效的遗嘱 。遗嘱无效,当然导致遗赠的无效。

2、遗赠人须有遗嘱能力。

3、遗赠人须为缺 乏劳动能力又没有生 活 来源的继承人保留必要的遗产份额。如果继承人中有缺乏劳动能力又没有生活来源的人,而遗赠人又没有为其保留必要的遗产份额,则涉及这一必要份额的遗赠无效。

4、 遗赠人所立的遗嘱符合法定的形式 。 遗赠人设立的遗嘱不符合法定形式,遗赠无效。

5、受遗赠人须为在遗赠人的遗嘱生效时生存之人 。先于遗赠人死亡或者与遗赠人同时死亡的公民,不能成为受遗赠人,因为其不具有民事权利能力。

6、遗赠的财产须是在遗赠人死亡时能够执行遗赠的合法遗产 。如果遗赠财产不属于遗产,或者于遗赠人死亡时该项财产已不存在或因其他原因不能执行,则遗嘱无效。

遗赠和遗嘱继承是不一样的,首先权利的形式方式就不一样,受遗赠人只有在知道受遗赠的两个月内明确作出接受的意思表示时才视为接受,否则视为放弃遗赠;而遗嘱继承人在继承开始后,遗产分割处理前,没有明确表示放弃的视为接受继承。

那么遗赠是否适用关于继承的一些法律规定呢,遗赠与遗嘱继承一样,不适用代位继承的规定。受遗赠人先于遗赠人死亡的,遗产中的有关部分按照法定继承办理。还有一点是遗赠人在尚存婚姻关系的情况下,公然将财产遗赠给与其长期非法同居的“第三者”,这一行为违反了“公序良俗 ”的民法基本原则和婚姻法确立的一夫一妻制原则,遗赠人将个人财产赠与第三者完全无视与自己共同生活的合法妻子的存在,不符合一般的家庭道德,并与普通民众的道德理念背道而驰。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