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三不留”的意义究竟是什么?

所属栏目:法律知识/婚姻家庭

2023-02-23 17:09:36 32801

“七十不留宿,八十不留饭,九十不留坐”是普遍流行的一种民间俗语。70岁后的老人为何三不留?

这三句俗语的意思是说,老人到了七十岁以后,如果到了亲戚朋友或熟人家中串门,主人一般不要留其住宿;到了八十岁以后,一般就不要强留其吃饭;到了九十岁以后,最好连坐都不要挽留了。这在当代全国各地也是一种普遍流行的民间礼俗,这样做人们不会认为是对老人的失礼。尊重老人、热情好客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种做法似乎与传统美德不相符合。然而,从人的生理规律和中国传统习俗来看,这种做法是有其道理的,这也是人们从多年生活中总结出来的经验之谈。

一是过了70的老人家,如果到亲戚家作客,亲戚就不要留他住宿了;过了80就不要留他吃饭了;过了90就连坐一会儿都不要留了。

二是老人一旦上了年纪,就要自觉遵守“三不留”的规矩。以免给主客双方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中国历来是礼制国家,向来重视礼数,中国人也一直热情好客。而民间所说违背这一古训会带来不吉和灾难,似乎和我们的古制相冲突。但在我看来,这一点都不冲突。

中国人历来是有很多忌讳的。如果一个老人在亲戚家作客,不幸在亲戚家发病或者去世。那么于主客双方都是忌讳的。留客的主家会认为是“倒了大霉”“晦气”的。对老人来说,落叶归根,这也是大部分老人家的愿望。所以很多地方的习俗,老人临终前一定是要回家的。如果不幸在别人家去世,会被认为是没有福气的。孩子们也会接受不了。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