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还彩礼有时间限制吗?结婚后婚前彩礼返还的条件?
男女双方在地结婚结婚姻中经常会涉及彩礼的问题,有些地方根据习俗,彩礼钱给的较少,当然,也有部分地区因为传统的习俗问题,给的彩礼需要达几十万,因此,想必大家想知道,关于结婚后婚前彩礼返还的条件?航都律师事务所李天富律师解析。
按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二)》 第十条的规定:“当事人请求返还按照习俗给付的彩礼的,如果查明属于以下情形,人民法院应当支持:
(一)双方未办理结婚登记的;
(二)双方办理结婚登记手续但确未共同生活的;
(三)婚前给付并导致给付人生活困难的。适用前款第(二)、(三)项的规定,应当以双方离婚为条件”。
应当返还的按习俗给付的彩礼有两类:双方没有登记结婚的,注意以是否登记为准,而不是以是否举行结婚仪式为准;双方结婚后一直未共同生活的或因为给付彩礼导致给付人生活困难的。已经结婚又离婚的,原则上彩礼不再返还。这里的生活困难是指绝对困难,即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第二十七条规定的“婚姻法第四十二条所称‘一方生活困难’是指依靠个人财产和离婚时分得的财产无法维持当地基本生活水平。一方离婚后没有住处的,属于生活困难。”其生活靠自己的力量已经无法维持当地最基本的生活水平。符合以上条件的,离婚是可以要求返还彩礼。需要注意的是,生活困难必须是现实存在的,如果给付彩礼时发生生活困难的情况,而离婚时生活困难的情况已经不存在的,不能要求返还。
请求返还彩礼适用《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五条条规定的“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为二年,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的普通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两年。双方未有缔结婚姻关系的,从向对方主张返还,对方拒绝返还时起计算,如双方登记结婚的,自其解除婚姻关系之日起计算,而不是以赠送彩礼或者结婚之日起算。可以发生中止、中断、延长等情形。从起算之日起,两年内不行使权利的,请求返还彩礼的权利不再得到法律的保护。
李天富律师解析:
法院审理返还彩礼遵循的原则
我国目前的法律和司法解释对彩礼返还的比例和数额没有加以规定,法官在审理这类案件时除依照最高法院的司法解释外,同时还遵循了以下原则:
1、遵循当地风俗习惯原则。彩礼是依附于婚约而发生的,婚约问题现行法律并没有加以规范,都是依据当地风俗习惯所进行。婚约的成立、存续期间的来往以及解除等事项都是按照风俗习惯,那么双方为此发生纠纷,当然撇不开风俗习惯在其中的作用。当婚约解除,涉及到彩礼返还问题时,也就应当遵循当地风俗习惯。
2、照顾无过错方原则。该项原则是我国婚姻法中关于处理离婚案件时应当适用的一项原则,它体现在是否准予离婚、共同财产分割及损害赔偿等方面。婚约彩礼纠纷与离婚纠纷在依附于人身关系方面基本相同,只不过,婚姻纠纷建立在已经存在的夫妻家庭关系,而婚约彩礼纠纷发生在准备缔结婚姻关系的阶段。因此,在处理婚约彩礼纠纷时延续适用照顾无过错方原则,符合法律规定的原则精神,同时,还有利于建立社会诚信体系,有利于提高人们的道德意识和道德水平,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3、公平原则。公平原则是指在民事活动中以利益均衡作为价值判断标准,当民事主体之间发生利益关系摩擦时,需以权利和义务是否均衡来平衡双方的利益。该原则与诚信原则一样,与道德规范联系非常紧密。婚约彩礼纠纷在很大层面上,所能体现的就是道德问题。关于婚约的履行完全依靠道德作为准则来约束,双方发生纠纷,所反映出来的也就是道德问题。因此,在解决此类纠纷的过程中,应当用双方之间的利益均衡来判断是否公平,这样才能体现人民法院和法官的裁判符合其公平正义的价值目标。
李天富律师系电子科技大学法学本科毕业,已经从事法律工作二十多年,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在办理的各项业务工作中受到了当事人的好评。
-
闪婚后闪离,彩礼退不退?
近年来,“彩礼”问题频繁登上热搜,不断吸引着公众眼球。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中,“高价彩礼”再次被点名,引起广泛关注。
-
怎么区分恋爱期间一方给另一方的财物是彩礼还是一般的赠与呢?
恋爱期间一方向另一方表达感情给付的财物不是明确抱着结婚为目的的,所以不能认定为彩礼,而是一般赠与;
-
寻亲男孩刘学洲疑被父亲卖掉换彩礼
因为我国《关于依法惩治拐卖妇女儿童犯罪的意见》规定,以非法获利为目的,出卖亲生子女的,应当以拐卖儿童罪论处。
-
当事男主回应50万彩礼事件
不知道该事件中女主联系不上的原因是不是因为被其父母关在家里的,如果是的话,那么其父母的行为将涉嫌非法拘禁;如果真的构成非...
-
法律知识:关于返还彩礼的相关法律规定
当事人请求返还按照习俗给付的彩礼的,如果查明属于以下情形,人民法院应当予以支持:(一)双方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的;(二)双...
-
高价彩礼,何时可以要求退还?
彩礼本是一种传统婚俗,寄托着父母对新人的美好祝福。然而近年来,“天价彩礼”、婚礼恶俗闹剧等频频出现,引发社会高度关注。
- 一方不知道的债务算婚内债务吗...2023-02-23
- 亲子鉴定有什么证据效力,怎么...2023-02-23
- 怎样的口头遗嘱具有法律效力,...2023-02-23
- 父母未尽抚养责任,子女可以不...2023-02-23
- 再婚夫妻婚前债务如何处理2023-02-23
- 怎么申请微信身份证2023-02-23
- 独生子女补贴最新政策2023...2023-02-20
- 离婚后发现另一方隐瞒财产怎么...2023-02-23
- 面临家庭暴力该如何保护自己2023-02-23
- 哪些未成年人可以被收养2023-02-23
- 单方要离婚需要满足哪些条件?2023-02-22
- 婚前协议有效力吗2023-02-23
- 录音遗嘱怎样才生效,订立录音...2023-02-23
- 爷爷奶奶能争取到孩子抚养权吗...2023-02-23
- 孩子随母亲姓合法吗2023-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