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内财产分割协议,要公证才会有效吗?

所属栏目:法律知识/婚姻家庭

2023-02-23 16:49:11 29235

在结之后因为财产而发生矛盾纠纷的也有很多,为了不影响到夫妻感情,很多人都会在结之后双方商量,然后拟定一份财产协议。那么,婚内财产分割协议是否需要公证?

婚内财产分割协议要公证才会有效吗

公证不是内财产协议的生效要件,婚内协议应担采用书面形式,双方合意即为生效,但不能对抗第三人。

1.《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十九条规定,夫妻可以约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以及婚前财产归各自所有、共同所有或者部分各自所有、部分共同所有。

2.约定应当采用书面形式。财产约定对双方具有约束力。约定不明确的视为无约定。

3.夫妻对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约定归各自所有的,夫或妻一方对外所负的债务,如果第三人知道该约定的,就以夫或妻一方所有的财产清偿,否则仍以共同财产清偿。

4.如果夫妻之间有赠与房产的协议,如果进行了公证,该协议不得撤销。

婚姻法第十七条对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应归夫妻共同所有的财产范围作出了规定,即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下列财产归夫妻共同所有:

(1)工资、奖金,指在夫妻关系存续期间一方或双方的工资、奖金收入及各种福利性政策性收入、补贴;

(2)生产、经营的收益,指的是在夫妻关系存续期间,夫妻一方或双方从事生产、经营的收益;

(3)知识产权的收益,指的是在夫妻关系存续期间,夫妻一方或双方拥有的知识产权的收益;

(4)继承或赠与所得的财产,,是指在夫妻关系存续期间一方或双方因继承遗产和接受赠与所得的财产。对于继承遗产的所得,指的是财产权利的取得,而不是对财产的实际占有。即使婚姻关系终止前并未实际占有,但只要继承发生在夫妻关系存续期间,所继承的财产也是夫妻共同财产,但本法第十八条第三项规定的除外;

(5)其他应当归共同所有的财产。

并不是所有的婚内财产协议都需要进行公证,但是经过公证后的财产分割协议更加具有法律效力,在将来发生财产纠纷时更加具有优势且更具信服力,更容易被法官采纳。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