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须在离婚时一次性抚养费吗?支付抚养费的标准是什么?
夫妻之间若是感情破裂,一般都会选择离婚。离婚时双方如果有孩子,就需要对孩子的抚养权进行分割,没有抚养权的一方就需要支付抚养费,那么抚养费的标准是什么样的?
网友咨询:自己与丈夫认识不到一年便登记结婚,婚后生下一女。因为婚前双方了解不深,婚后才发现丈夫嗜赌,平常也不关心孩子,想尽快离婚脱离苦海。请问离婚时,可以请求男方一次性支付孩子的抚养费吗?
重庆洲同律师事务所廖源律师解析:抚育费应定期给付。有条件的可一次性给付。《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处理子女抚养问题的若干具体意见》第8条规定:抚育费应定期给付,有条件的可一次性给付。
第9条规定:对一方无经济收入或者下落不明的,可用其财物折抵子女抚育费。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处理子女抚养问题的若干具体意见》第7条规定:子女抚育费的数额,可根据子女的实际需要、父母双方的负担能力和当地的实际生活水平确定。
有固定收入的,抚育费一般可按其月总收入的百分之二十至三十的比例给付。负担两个以上子女抚育费的,比例可适当提高,但一般不得超过月总收入的百分之五十。
无固定收入的,抚育费的数额可依据当年总收入或同行业平均收入,参照上述比例确定。
有特殊情况的,可适当提高或降低上述比例。
我国《婚姻法》第三十七条规定:“离婚后,一方抚养的子女,另一方应负担必要的生活费和教育费的一部或全部,负担费用的多少和期限的长短,由双方协议;协议不成时,由人民法院判决。
关于子女生活费和教育费的协议或判决,不妨碍子女在必要时向父母任何一方提出超过协议或判决原定数额的合理要求。”
子女抚育费的数额,可根据子女的实际需要、父母双方的负担能力和当地的实际生活水平确定。父母双方可以协议子女随一方生活并由抚养方负担子女全部抚育费。但经查实,抚养方的抚养能力明显不能保障子女所需费用,影响子女健康成长的,不予准许。
有固定收入的,抚育费一般可按其月总收入的百分之二十至三十的比例给付。负担两个以上子女抚育费的,比例可适当提高,但一般不得超过月总收入的百分之五十。无固定收入的,抚育费的数额可依据当年总收入或同行业平均收入,参照上述比例确定。有特殊情况的,可适当提高或降低上述比例。
抚育费应定期给付,有条件的可一次性给付。
对一方无经济收入或者下落不明的,可用其财物折抵子女抚育费。
抚育费的给付期限,一般至子女十八周岁为止。十六周岁以上不满十八周岁,以其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并能维持当地一般生活水平的,父母可停止给付抚育费。
对于尚在校接受高中及其以下学历教育,或者丧失或未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等非因主观原因而无法维持正常生活的成年子女,父母仍应负担必要的抚育费。
生父与继母或生母与继父离婚时,对曾受其抚养教育的继子女,继父或继母不同意继续抚养的,仍应由生父母抚养。
重庆洲同律师事务所合伙人。
-
抚养费不给有什么解决办法?
夫妻离婚时,无论是协议离婚还是诉讼离婚,对子女的抚养费都是有相关的约定的。无论是抚养权的归属问题还是抚养费的金额,一切都...
-
成年以后还能追讨抚养费吗?
从抚养费的功能看,抚养费的主要功能是为了维持未成年子女的基本生活,维护未成年子女的基本生存权,从而保障未成年子女的健康成...
-
离婚后一方不给孩子抚养费怎么办?
当发生感情破裂或其他不可化解的矛盾时,靠岸离婚就不可避免了。很多人由于不够理性,导致离婚时子女抚养、财产分割等问题没有得...
-
要求增加抚养费,法院是否支持?
法律规定夫妻离婚后,子女由一方直接抚养的,另一方应当负担部分或者全部抚养费。
-
离婚协议中可以约定一方不付抚养费吗?
如果夫妻双方离婚了,是要对孩子进行抚养的,如果孩子跟父或母一方居住,另一方就要支付抚养费用。那么离婚协议可以约定一方以不...
-
更换监护人后新监护人是否有权向原监护人请求其支付抚养费
根据《民法典》第三十七条的规定,依法负担被监护人抚养费、赡养费、扶养费的父母、子女、配偶等,被人民法院撤销监护人资格后,...
- 夫妻两人共同做的公证遗嘱,一...2023-02-23
- 遗产继承的权力可以转赠吗,法...2023-02-23
- 结婚该不该对物质生活太过看重...2023-02-23
- 跟踪威胁丈夫算不算家暴?2023-02-22
- 户口所在地应该怎么填?2023-02-23
- 不做婚检是否能够进行结婚登记2023-02-23
- 父母离婚户口本会变吗?2023-02-20
- 法院判决离婚的法定情形有哪些2023-02-23
- 亲戚有矛盾怎么办2023-02-23
- 指定监护人离异死亡后,另一方...2023-02-23
- 婚内私生子是否需要支付抚养费...2023-02-23
- 如果取消公摊会怎么样2023-02-23
- 儿子是否要要赡养抛妻弃子几十...2023-02-23
- 被继承人的子女先于被继承人死...2023-02-23
- 二婚要注意什么2023-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