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监护人侵权父母离婚情况下,赔偿找谁负责?

所属栏目:法律知识/婚姻家庭

2023-02-23 16:38:33 38694

国家法律规定,对于未成年人和精神病人需要监护人对其人身安全、财产安全和合法权益进行监督和保护。监护人承担着责任和义务,监护人制度也是为了确保维护公共秩序以及社会经济秩序。那么,被监护人侵权父母离婚情况下赔偿找谁负责

网友咨询:被一个小孩骑电动车逆行,撞伤了,后来了解到他的父母正在闹离婚,我应该找谁赔偿?

浙江点金律师事务所陈艳律师解答:

被监护人侵权父母离婚情况下,双方作为监护人需要承担民事责任。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三十二条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造成他人损害的,由其监护人承担侵权责任。监护人尽到监护责任的,可以减轻其侵权责任。

夫妻双方离婚之后,对未成年孩子享有抚养权的一方以及另一方在法律上都是未成年人的监护人。除非其中一方不满足监护人身份,因此在未成年人侵犯别人权益的情况下,双方作为监护人需要承担民事责任。

《婚姻法》第二十三条规定:“父母有保护和教育未成年子女的权利和义务。在未成年子女对国家、集体或他人造成损害时,父母有承担民事责任的义务。”

夫妻离婚后,未成年子女侵害他人权益的,同该子女共同生活的一方应当承担民事责任;如果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确有困难的,离婚后不与子女共同生活的一方,对子女造成的侵权损害,在同该子女共同生活的一方独立承担责任确有困难时,应共同承担责任。

陈艳律师解析:

监护人责任是无过错责任。该规定有以下三个特点:

(一)监护人未尽到监护义务并非监护人责任的成立要件,而只是减轻责任的要件;

(二)对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并不根据其年龄、认知能力或者是否具有责任能力加以区分,统一由监护人承担起行为所造成的损害赔偿责任;

(三)责任主体与行为主体相分离。在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致人损害场合,行为人为该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但责任主体则是监护人,两者并不承担连带责任。因此,监护人责任又是一种为他人的行为负责的侵权责任。

我国法律将监护人责任规定为无过错责任的原因在于:

首先,从行为人的认知能力来看,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缺乏相应的认识和判断行为的法律后果的能力;

其次,从受害人赔偿的角度来看,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并无相应的赔偿能力,如由其承担责任往往使受害人难以得到赔偿;

最后,从与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关系上来看,监护人对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负有法定的监督、教育等义务,监护人和被监护人之间存在最密切的关系,只有监护人才最有可能通过日常教育和采取具体措施避免或减少被监护人对第三人的侵害。

当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造成他人损害时,受害人有三种选择:或者对侵权者本人提起侵权诉讼,或者对监护人提起侵权诉讼,或者对无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及其监护人提起共同侵权诉讼。在审判实践中,如果受害人仅起诉致人损害的被监护人或者仅起诉监护人,人民法院应当依照《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依职权追加监护人或致人损害的被监护人为共同被告,以便查明侵权行为是否成立以及如何承担侵权责任的问题。

被监护人无独立财产的,由监护人全部承担,但监护人尽了监护责任的,可适当减轻责任,被监护人有独立财产的,应先从其财产中支付,余额由监护人承担,但单位任监护人时,单位不承担。

浙江大学法学硕士越姐姐家事调解中心发起人理财规划师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