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嘱中将遗产赠与给外人,这种遗嘱内容是否有效?

所属栏目:法律知识/婚姻家庭

2023-02-23 16:22:06 30116

财产分配一直是社会上各个家庭当中最重要的问题,因为财产分配出现问题导致的诉讼案件更是数不胜数, 在我们的常识认知当中,将他人分给自己的儿女才是正确的,那么遗嘱将财产分给他人有效吗?

网友询问:

遗嘱中将遗产赠与给外人,这种遗嘱内容是否有效?

北京八通律师事务所郑志超律师解答:

遗嘱把遗产分给外人是合法的,遗嘱继承,是指继承人依照被继承人生前所立的合法有效的遗嘱,继承被继承人遗产的继承方式。在被继承人死亡后,只有具备以下条件时,才可具体适用遗嘱继承:

1、被继承人立有合法有效遗嘱;

2、遗嘱继承人没有丧失继承权,也未放弃继承权;

3、遗嘱继承人后于遗嘱人死亡;

4、没有或遗赠扶养协议与遗嘱不相抵触的。此类情况,继承人在被继承人去世后,应持有效遗嘱到公证处办理继承权公证。

《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三十三条,自然人可以依照本法规定立遗嘱处分个人财产,并可以指定遗嘱执行人。

自然人可以立遗嘱将个人财产指定由法定继承人中的一人或者数人继承。

自然人可以立遗嘱将个人财产赠与国家、集体或者法定继承人以外的组织、个人。

自然人可以依法设立遗嘱信托。

北京八通律师事务所郑志超律师解析:

有遗嘱能力人是指具有设立遗嘱资格的人,须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依我国规定,年满18周岁的是成年人,成年人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限制行为能力人的遗嘱无效,但是由其监护人追认后有效。

《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四十三条,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所立的遗嘱无效。

遗嘱必须表示遗嘱人的真实意思,受欺诈、胁迫所立的遗嘱无效。

伪造的遗嘱无效。

遗嘱被篡改的,篡改的内容无效。

不能辨认或者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其利害关系人或者有关组织,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认定该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被人民法院认定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经本人、利害关系人或者有关组织申请,人民法院可以根据其智力、精神健康恢复的状况,认定该成年人恢复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本条规定的有关组织包括: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学校、医疗机构、妇女联合会、残疾人联合会、依法设立的老年人组织、民政部门等。

郑志超律师补充:

遗嘱中所处分的财产须为遗嘱人的个人财产;

遗嘱既是遗嘱人处分其个人财产的民事行为,只能就遗嘱人个人的合法财产作出处置。遗嘱人以遗嘱处分了属于国家、集体或者他人所有的财产的,遗嘱的该部分内容,应认定无效。

遗嘱须不违反社会公共利益和社会公德;

违反社会公共利益和社会公德民事行为无效。遗嘱若损害了社会公共利益或者其内容违反社会公德,则也不能有效。

郑志超律师简介

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有20年的诉讼经验,拥有自己专业的诉讼团队,胜诉率排名第一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