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货合同另一方没盖章生效吗,法律是如何规定的?

所属栏目:法律知识/合同纠纷

2023-02-23 10:34:07 38259

合同生效,是指合同具备一定的要件后,便能产生法律上的效力。换句话说,只要是符合法定生效要件的合同,便可以受到法律的保护,并能够产生合同当事人所预期的法律效果。那么,供货合同另一方没盖章生效吗法律是如何规定的

我买车贷款,银行签的合同,结果又被带到金融公司,签了分期合同书,想结清尾款的时候,才发现很多霸王条款,难以接受!但是给我的合同只有我的签字,按指纹,金融公司未盖章,请问合同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我国法律规定,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时生效。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办理批准、登记等手续生效的,依照其规定。

我们假设这份供货合同内容合法且无需办理批准、登记等手续才生效的,如果一方没有盖章,供货合同的效力分如下几种情况确定:

1、如果双方之间已经签有一份双方盖章的年度或总供货合同,该年度或总供货合同约定双方之间的具体交易数量、规格等,由需方不定时以分供货合同的方式或供货单的方式盖章发给供方,供方收到后按分供货合同或供货单的要求供货即可,此时供方无需再盖章即生效;

2、如果供货合同约定由双方授权代表人签字即生效的,供货合同只需授权代表人签字无需盖章合同也成立并生效。

3、如果供货合同对签字盖章无约定,其中一方持公司授权文件代表公司在授权范围内签字的,供货合同该方没盖章也成立并生效。

4、如果供货合同的另一方是自然人的,因自然人只能签字,无需盖章即可成立并生效。

5、如果供货合同的另一方没有盖章,但已经履行主要义务,对方接受的,该合同成立并生效。

6、如果供货合同约定双方盖章后生效的,另一方没盖章,且未履行主要义务或履行主要义务未被对方接受的,该供货合同无效。

合同生效的实质要件:一是当事人必须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由于民事法律行为以意思表示为基础,并以产生一定法律效果为目的,故合同当事人必须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能够正确认识自己行为的意义和后果。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九条当事人订立合同,应当具有相应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当事人依法可以委托代理人订立合同。

合同生效是包括两种情况:一是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时生效。这是合同生效时间的一般规定,即如果没有法律、行政法规的特别规定和当事人的约定,合同成立的时间就是合同生效的时间。二是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办理批准、登记等手续生效的,自批准、登记时生效。三是双方当事人在合同中约定合同生效时间的,以约定为准。

合同生效与合同成立中《合同法》第44条规定:“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时生效。”罗马法曾规定了“同时成立之原则”,认为法律行为的成立与效力同时发生。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