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定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订立的合同的方法具体有什么?

所属栏目:法律知识/合同纠纷

2023-02-23 10:21:00 30165

不能辨认或者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其利害关系人或者有关组织,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认定该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那么确定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订立的合同的方法具体有什么

确定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订立的合同的方法具体有什么

1、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所签订的合同从主体资格上看是有瑕疵的,因为当事人缺乏完全的缔约能力、签订合同的资格和处分能力。

所以说,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签订的合同属于效力待定的合同,当条件成就时是一个有效合同,否则,就是无效合同。

2、同时,合同法还赋予相对人两项权利。

一是催告权。合同的相对人可以催告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法定代理人在一个月内予以追认。

二是撤销权。这里的撤销权,是指合同的相对人在法定代理人未追认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所签订的合同之前,撤销自己对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所作出的意思表示。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五条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实施的其他民事法律行为经法定代理人同意或者追认后有效。

相对人可以催告法定代理人自收到通知之日起十日内予以追认。法定代理人未作表示的,视为拒绝追认。民事法律行为被追认前,善意相对人有撤销的权利。撤销应当以通知的方式作出。

《合同法》第五十八条:“合同无效或者被撤销后,因该合同取得的财产,应当予以返还;不能返还或者没有必要返还的,应当折价补偿。有过错的一方应当赔偿对方因此所受到的损失,双方都有过错的,应当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

在实际生活中,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人签订合同的现象较为常见,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人可以进行与他的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活动。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人订立的合同经过其法定代理人追认的合同有效,但纯获利益的合同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而订立的合同,不必经法定代理人的追认。

在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订立合同未经法定代理人追认的情况下,对于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赋予了法官一定的自由裁量权,需根据合同涉及的金额及同龄未成年的认知水平进行判断。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