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权转让生效的情形有什么,债权转让生效有哪些情形?

所属栏目:法律知识/合同纠纷

2023-02-23 10:16:42 14101

债权转让又称“债权让与”,是指在不改变合同内容的合同转让,债权人通过债权转让第三人订立合同将债权的全部或部分转移于第三人。那么债权转让生效的情形有什么债权转让生效有哪些情形

债权转让生效的情形有什么债权转让生效有哪些情形

债权转让生效的情形:

一、债权转让须有有效的合同存在;

二、转让的债权须有可让与性;

三、债权人与受让人须达成债权转让协议。

债权转让是指债的关系不失其统一性,债权人通过让与合同将其债权转移于第三人享有的现象。

债权转让从转让和受让的关系上讲,其权利转让的主体是债权人和第三人,虽然与债务人在其履行义务的对象上有关,但从权利转让这一特定的法律关系来看与债务人是无关的。

合同成立后,债权人应及时地(合理期限)将债权转让的实事用合适的方式通知债务人,债务人须接到债权转让的通知且知道了通知的内容,此时,转让合同开始生效。所以,转让合同生效的条件具备之时,也就是生效时间的开始之时。

以下三类债权不得转让:

1)根据合同性质不得转让的合同债权。包括:基于个人信任关系而发生的债权。如雇佣、委托、租赁等合同所生的债权;专为特定债权人利益而存在的债权。例如专向特定人讲授外语的合同债权;不作为债权。例如,竞业禁止约定;属于从权利的债权。例如保证债权不得单独让与。但从权利可与主权利分离而单独存在的,可以转让。例如已经产生的利息债权可以与本金债权相分离而单独让与。

2)按照当事人的约定不得转让的债权。当事人在合同中可以特别约定禁止对方转让债权的内容,该约定同其他条款一样,作为合同的内容,当然具有法律效力,因而此种债权不具有可让与性。

3)依照法律规定不得转让的债权。合同法没有明确规定何种债权禁止让与,所以,依照法律规定不得转让的债权是指合同法以外的其他法律中关于债权禁止让与的规定。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