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对公司形式审查,需要审查哪些?

所属栏目:法律知识/公司事务

2023-03-14 13:51:39 35959

因工商登记争议引发股东和公司、股东和股东之间的民事争议,常见和多发的案件如“骗取股权转让变更登记”,素来当事人首选拿登记机关开刀,提起行政诉讼,一举两得:既出了对登记机关的怨气,又拿判决取回了自己的股东资格和权利。那么工商对公司形式审查需要审查哪些

工商对公司形式审查需要审查哪些

工商形式审查都审查以下内容:

(一)申请人资格是否合法;

(二)申请人地址是否正确、准确;

(三)申请人名义、章戳是否与营业执照一致;

(四)申请人要求核定的商品或者服务是否填写得具体、规范,分类是否准确,是否符合其经营范围;

(五)通过代理的代理人委托书是否合乎要求;

(六)商标及商标图样的质量、规格、数量是否合乎要求。

登记机关办理登记的主要内容之一是对申请者所提交的申请内容,依法进行审查。从商事登记的历史发展来看,审查可分为三种:其一,形式审查,即登记机关仅对申请是否符合法律要求进行审查,而不对登记事项的真伪调查核实。其二,实质审查,即登记机关不仅对申请从形式上审查其是否合法,而且对申请事项予以调查核实,以保证登记事项的法律效力。其三,折衷审查,即登记机关对登记事项有重点的进行审查,尤其对有疑问的事项予以审查,如果发现有不符合法律规定的,则不予登记。但已登记的事项不能因此而推定为完全真实,其登记事项的真伪最终取决于执法机关的裁决。我国目前的公司登记实际上采取的是形式审查为主,实质审查为辅的原则。

但无论是形式审查还是实质审查都不能完全排除对有关事实的合法性和真实性的审查。合法性和真实性是登记机关审查的共同内容,实质审查要审查合法性和真实性,形式审查所审查的同样是有关事实的合法性和真实性,而这个差异只是审查的对象不同而已,形式审查只是审查当事人提交的书面文件,而实质审查则还应根据需要对提交文件之外其他事实进行了解或调查,以确认有关事实的合法性和真实性。因此,即使确定登记机关只有形式审查的义务或职责,也并不当然就排除了对相关事实合法性和真实性的审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