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赠与后是否可以要回来,房屋赠与协议受法律保护吗?
房屋赠与,指一方(赠与人)自愿把自己所有的房屋无偿赠与他人(受赠人),他人愿意接受的民事法律行为。房屋赠与的双方当事人应订立书面合同。那么,房屋赠与后是否可以要回来,房屋赠与协议受法律保护吗?
送儿子300万房产后悔了,赠与房产可要回吗?
房屋赠与,后悔了一般是不能要回来的,但是如果有以下几种情况是可以的:
1、严重侵害赠与人或者赠与人的近亲属;
2、对赠与人有扶养义务而不履行;
3、不履行赠与合同约定的义务。
【法律依据】
《合同法》第一百九十二条规定,受赠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赠与人可以撤销赠与:
(一)严重侵害赠与人或者赠与人的近亲属;
(二)对赠与人有扶养义务而不履行;
(三)不履行赠与合同约定的义务。
赠与人的撤销权,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原因之日起一年内行使。
房屋赠与协议不公证也具有法律效力。除非协议约定公证以后才生效,才需公证。
房屋赠与协议在不公证情况下效力:
享有产权的房屋所有人有权自由处分自己的房产,可以将房产赠与他人,并签订房产赠与合同。根据合同法的规定,赠与合同赠与人在赠与财产的权利转移之前可以撤销赠与,但是具有救灾、扶贫等社会公益、道德义务性质的赠与合同或者经过公证的赠与合同,不能随意撤销。
因此,受赠人虽然约定将房产赠与另一方,但是房屋作为不动产,只有在办理了正式的房屋所有权变更登记手续后产权才会发生转移。因此在房产变更登记之前是可以撤销赠与的,此时受赠人并不能请求法院判令继续履行。
赠与合同是指赠与人与受赠人就无偿转移房屋所有权而达成的协议。赠与合同是双方的法律行为,这一点使它与遗赠、捐助行为或债务免除等单方法律行为相区别。
赠与合同一般具有以下性质:
1、双方行为。赠与合同须当事人双方意思表示一致才能成立,如果赠与人有赠与的表示,但受赠人并没有接受的意思,则合同仍不能成立,故与馈赠这种单方行为不同。
2、是吸收了诺诚合同与实践合同的合理因素。诺成行为。多数国家承袭罗马法的传统,规定赠与合同在当事人双方意思表示一致时即告成立,不必等待交付赠与物,即为诺成行为。
3、无偿行为。除合同中双方约定附条件的义务外,原则上受赠人并不因赠与合同而承担义务,故为单务合同。
房屋赠与同房屋买卖一样,都属于所有权的转移。按照《城市私有房屋管理条例》的规定,应提交各项证明办理登记过户手续。如果当事人未办理过户手续,根据《合同法》第44条、1999年12月19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合同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第9条的规定,赠与合同仍然有效,但赠与的房屋所有权不能转移。
-
怎样办理房屋赠与过户手续?房屋赠与过户手续如何办理?
在生活持续的进行的时候,在我们不可预估的事物发生的时候,或许我们会因为某件事,而将房屋赠予给我们的亲人或者他人,那么,怎...
-
房屋赠与他人的需要公证吗?房产赠与公证的程序是怎样的?
在生活中我们最常遇到的房屋赠与则是父母将自己的房子赠与过户给自己的孩子,那么当我们遇到如上情况时,我们需要做哪些准备,以...
-
房屋赠与需要满足哪些条件?房屋赠与的主体可以是单位吗?
房屋赠与合同是指赠与人将属于自已所有的房屋无偿给予受赠人,受赠人表示接受赠与的合同。为了充分保障赠与人的权利,法律还赋予...
-
房屋赠与的手续,房屋赠与之后还能要回来吗?
房屋的价值是很大的,有的人可能会将自己的房屋赠与给他人,这是法律所允许的,双方当事人需要签订赠与合同,办理房屋所有权变更...
-
房子无偿赠与需要交税吗,法律对房屋赠与有何规定?
房屋赠与是指赠与人自愿把自己所有的房屋无偿赠与他人,他人愿意接受的民事法律行为。房产赠与一般需要双方当事人订立书面合同,...
-
赠与人去世会影响赠房协议的生效吗,房屋赠与的相关规定有什么?
房屋赠与,指一方(赠与人)自愿把自己所有的房屋无偿赠与他人(受赠人),他人愿意接受的民事法律行为。房屋赠与的双方当事人应...
- 物业公司是否可以再进行委托?...2023-03-13
- 自家漏水给楼下给泡了,如何确...2023-03-13
- 房屋抵押银行贷款要走那些程序2023-03-13
- 不动产登记可以单方申请吗2023-03-13
- 贷款买房后转让房屋如何变更合...2023-03-13
- 房屋租赁涉及征地的如何处理,...2023-03-13
- 一房卖多的情况应该如何处理,...2023-03-13
- 二手房贷款利率规定2023-03-13
- 房屋抵押权终止的情形有哪些,...2023-03-13
- 房地产中“五证”“两书”“三...2023-03-13
- 提前还房贷是否需要缴纳违约金...2023-03-13
- 参与购买法拍房有什么注意事项...2023-04-10
- 高层楼房七十年后怎么算2023-03-13
- 什么是房屋预告登记?2023-03-13
- 买二手房是否需要交税?我国法...2023-03-13